革命、啟蒙、抒情:中國近現代文學與文化研究學思錄 | 拾書所

革命、啟蒙、抒情:中國近現代文學與文化研究學思錄

$ 357 元 原價 420
學者也有「偷窺慾」?
他 / 她們如何走向學術之路?
他 / 她們如何從個人經驗和實際的研究中走出自己的道路?
他 / 她們是不食人間煙火的書齋式的書生,還是赴湯蹈火在所不辭的文化行動派?
學術是入世的,還是遺世而獨立?


這本選集是由臺灣的學者、編者總其成,也更凸顯了臺灣學界在近、現代中國文學研究方面所展現的龐大視野和企圖心。多年以來,以五四運動為坐標的現代文學獨領風騷。其中尤以「革命」、「啟蒙」兩大主題成為論述典範,影響至今不息。現代文學的分期每以一九一九的五四運動為起點,而以一九四九新中國的建立為高潮。隨著中華人民共和國的建立,四九年以後的文學被歸類為當代,而晚清到五四前夕的文學被定位為近代。這樣的近、現、當代是有高度政治性的分期法。時至今日,當代的時間表被不斷延伸,而所謂的現代反而被局限在短短的三十年裡。

如果現代性承諾了大破與大立,這樣僵化的分期法無疑阻礙了我們思考中國文學現代化的複雜脈絡。近年來有心的學者已經不斷對這兩項問題提出疑義。不僅「革命」、「啟蒙」的定義和結果成為重新問難的對象,「革命」、「啟蒙」之外,主體情性的抒發更成為新的探討方向。近、現代的界限一旦打通,我們對於中國文學近兩百年的流變於是有了峰回路轉的看法。選集為受訪的學者包括了美國、德國、法國、英國、捷克、日本、韓國、新加坡、香港、大陸等各地的資深學者。他們的治學方式多半呼應以上兩點觀察,不再受限於簡單的、一以貫之的文學史教條,而是跨越時期,領域,文類,議題,形成此起彼落的多聲部論述。而他們念玆在玆的,正是文學如何形塑了一代中國人的想像、情性、以及付諸實踐的方式。

Brand Slider