戰後
就戰後台灣文學作品的題材與表現形式來說,一直到八十年代初完全避開政治,連台灣社會最悽慘的二二八事件一直是忌諱,只有在台灣社會反抗運動,由黨外政治民主運動在最近幾年來,特別是一九八六年九月民進黨衝破了國民黨的黨禁之後,二二八事才從作家的冬眠的腦海裡,順著手臂,流到手尖,透過筆桿,進入了散文,出現在小說,飄往詩篇。
所以說,文學反映社會,誠非虛言;戰後的台灣文學作品就是最好的說明。就社會反抗運動來說,反抗文學是它的一種運動形式,文學作家孤掌難鳴,必須與社會運動掛鉤才能大放光彩。戰前新文學作家有這種認識,而踏入社會運動,所以文學作品也就大放光芒;戰後.還沒有雄壯的反抗文學,因為作家都躲在社會運動的後面。這楊逵的身上表現出來,戰前的楊逵在如火如荼的社會政治運動環境裡,走在前線,政治運動君深他對社會問題的透視力,拓寬他的文學視野,因此有不朽的作品出現。但是,戰後在他去世以前,社會政治反抗運動氣候尚未大到鼓動文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