詩作五十餘首,分為三輯〈詠物〉〈詠情性〉〈詠書畫〉。詩人強調,隨年歲增長因而對過去、現在、與將來的時空感覺異常強烈;以往對於歷史、文化、藝術的愛好與依戀,萌生對詠物的企圖,而以詩句來捕捉生命中美麗浮光掠影的剎那。
詩風的流變進化,自寫實主義出發,而臻於詠物抒情。寫實是聽得見的歌,而詠物抒情卻是無聲的歌,好似舞者迷失於肢體律動,演奏者沉醉在樂音,詩人吟誦詠嘆,神遊物外「以物比心」。景物一旦存在,就伴隨了歷史回憶,吟詠因考據想像奔馳而起「興」,進而吟詠情性。
承繼了《浪遊者之歌》(書林,2004) 的詠物傳統,作者相信意在物外,器物不限於本身視覺型態,而在歷史時空累積起來的文化背景與「故事」。本書所詠之物、珍貴古玩,率皆隨詩佐圖,俾便一探詩人揮灑的歷程。
詩風的流變進化,自寫實主義出發,而臻於詠物抒情。寫實是聽得見的歌,而詠物抒情卻是無聲的歌,好似舞者迷失於肢體律動,演奏者沉醉在樂音,詩人吟誦詠嘆,神遊物外「以物比心」。景物一旦存在,就伴隨了歷史回憶,吟詠因考據想像奔馳而起「興」,進而吟詠情性。
承繼了《浪遊者之歌》(書林,2004) 的詠物傳統,作者相信意在物外,器物不限於本身視覺型態,而在歷史時空累積起來的文化背景與「故事」。本書所詠之物、珍貴古玩,率皆隨詩佐圖,俾便一探詩人揮灑的歷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