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和我們借了火 拿來點自己的燈
在台灣大選前夕,馬習會搶先登場。台灣人的命運,再度被擺在天秤上度量。詩人總有先見之明,湯舒雯早在一年前寫下了:「兩國的民眾看著電視上交握的手。兩國的反抗者看著電視上牴觸的腳。」而「讀演劇人」也於一年前推出周翊誠編導的《愛的兩國論》,以男女遊戲方式直指兩岸現況的權力支配與資源分配之關聯。這個劇本、和多首回應馬習會的詩作,一起在本期《衛生紙+》見證著時代的關鍵時刻與矛盾情境。
在「滅頂」行動星火燎原之際,張芳慈寫食安問題,嚴毅昇寫藥品安全問題;名校校長高倡遊民和菁英票票不等值的言論,嘉勵‧賈文卿便以〈這是不公平的〉反擊;在對岸標舉「中國夢」的時候,旅台的日本詩人倉本知明卻在作著後殖民的〈琉球夢〉;鴻鴻在參觀青海原子城紀念館時,從被實驗的猴子觀點寫下對知識份子與權力關係的反思;而譚凱聰則以〈海廢詩〉圖文並茂地展現了他的海灘行為藝術。這些游動的邊緣觀點讓《衛生紙+》能夠名實相副。
本期有四篇對於兩岸三地新生代詩人的紮實評論:黃潤宇評書寫工人詩歌的許立志、沈眠評蔡琳森、黃健富評徐珮芬、陳子謙評梁智。長期陪小孩寫作的瞇,則推介一批氣味新鮮的小詩人,更值得借鑑的是,瞇陪他們討論詩的態度,既是兒童教育的張本,更是關於為何寫作、如何寫作、以及寫作如何面對自己的普世命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