開拓臺灣劇場新面貌的張曉風,上承中國話劇在臺灣的遺緒,下開「小劇場運動」的臺灣戲劇中興,戲劇作品從過去的歷史中尋繹出新意,形式上常見借用京劇的手法,同樣吸收運用西方的戲劇技巧,以詩化的散文來寫對話,不求寫實,有劇作者強烈的個人風格。劇中主旨多關涉人性與道德,以前衛實驗精神宣揚宗教思想。
本書特色
張曉風投入舞台劇創作,並參與演出,對中國劇運的復興影響很大,其中〈第五牆〉獲編劇金鼎獎。
內含〈自烹〉、〈和氏璧〉、〈武陵人〉、〈嚴子與妻〉、〈第五牆〉、〈第三害〉、〈一匹馬的故事〉、〈猩猩的故事〉、〈位子〉等九齣名劇,演出時,轟動兩岸三地及英、美地區,是難得的劇集。
本書特色
張曉風投入舞台劇創作,並參與演出,對中國劇運的復興影響很大,其中〈第五牆〉獲編劇金鼎獎。
內含〈自烹〉、〈和氏璧〉、〈武陵人〉、〈嚴子與妻〉、〈第五牆〉、〈第三害〉、〈一匹馬的故事〉、〈猩猩的故事〉、〈位子〉等九齣名劇,演出時,轟動兩岸三地及英、美地區,是難得的劇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