牽牛星與織女星
在牛郎與織女的傳說中,「牽牛」一詞的人格化,在故事形成的發展上,是個極重要的關鍵,因為直到漢代司馬遷的《史記.天官書》中,「牽牛」仍只是被賦予「犧牲」(祭品)的含意,直到東漢班固的〈西都賦〉,才有了轉變的跡象。
豫章之宇,臨平昆之地,左牽牛而右織女,似雲漢之無涯。使得這個淒美的愛情神話,得已在歲月的累積中,持續的成形、完備。
或許人們已逐步接受「牽牛」、「織女」為星名的觀念,因此,對於古人為何把銀河岸的兩顆大星稱為牽牛星和織女星的原因便不加考究了,但牽牛、織女兩星的內涵卻可以嘗試詮釋。
關於作者
陳敬介
高雄縣人,東吳大學中國文學研究所碩士,著有學術論文《鮑照詩研究》。編著《這般、這班》、佛經寓言故事《山洞會說話》、《老鼠吃掉千金秤》等。現任國立空中大學面授講師、出版公司主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