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學的源頭就是土地;沒有土地,就沒有文學。文建會策劃主辦「閱讀文學地景」叢書,共分三大卷:新詩、散文、小說(上、下冊)。主軸焦點定位在文學與地方的結合,希望民眾在參與的過程中,重返對家鄉的感情記憶,並深入了解我們賴以生存的土地變遷軌跡。
散文卷收入百年優秀文學家散文,包括賴和、楊逵、楊牧、蔣勳、舒國治、林文月、孟東籬、雷驤、子敏、夏曼‧藍波安、廖鴻基、簡媜、吳明益等作家散文,共104篇(詳見本書目次),有在地的風土人情,亦有對家鄉的追憶懷思。散文家,是乘著風潮的掌旗者,是穿越歷史洪流的逐浪人,在層層疊疊的生活碎片中,擷其精華,留下永恆。
本書特色:
以台灣各地區分章,每篇作品均有作者簡介,並附名家導讀賞析。
本套書每本均附文學地景DVD,總長40分鐘,為您導覽台灣各地景緻與文學的對話。
「站在太魯閣峽谷,我的腦海裡隨即浮現楊牧、陳列、陳黎和吳明益等人的散文和詩作。同樣地,我若佇立濁水溪畔,相信季季、吳晟和宋澤萊等人的小說和旅記,大概也會清楚地浮升……放眼觀之,凡台灣之地,不論大山大水之區塊,抑或不起眼的小村小島,都有作家書寫的蹤影……作家在長年的生活歲月裡,以家園山川做為背景,展開生命悸動的書寫,描繪自己的成長,往往是一塊土地,最深沈感人的文字記錄和生活刻劃。以山川地理和風物文化為素材的文學地誌,經由作家的文字詮釋,每個時代也都會呈現不同的美學符號和標誌。土地會變遷,但他們以文字做為見證,展現地理景觀另一面的心靈風景,跟土地做微妙互動。」──評選委員劉克襄
散文卷收入百年優秀文學家散文,包括賴和、楊逵、楊牧、蔣勳、舒國治、林文月、孟東籬、雷驤、子敏、夏曼‧藍波安、廖鴻基、簡媜、吳明益等作家散文,共104篇(詳見本書目次),有在地的風土人情,亦有對家鄉的追憶懷思。散文家,是乘著風潮的掌旗者,是穿越歷史洪流的逐浪人,在層層疊疊的生活碎片中,擷其精華,留下永恆。
本書特色:
以台灣各地區分章,每篇作品均有作者簡介,並附名家導讀賞析。
本套書每本均附文學地景DVD,總長40分鐘,為您導覽台灣各地景緻與文學的對話。
「站在太魯閣峽谷,我的腦海裡隨即浮現楊牧、陳列、陳黎和吳明益等人的散文和詩作。同樣地,我若佇立濁水溪畔,相信季季、吳晟和宋澤萊等人的小說和旅記,大概也會清楚地浮升……放眼觀之,凡台灣之地,不論大山大水之區塊,抑或不起眼的小村小島,都有作家書寫的蹤影……作家在長年的生活歲月裡,以家園山川做為背景,展開生命悸動的書寫,描繪自己的成長,往往是一塊土地,最深沈感人的文字記錄和生活刻劃。以山川地理和風物文化為素材的文學地誌,經由作家的文字詮釋,每個時代也都會呈現不同的美學符號和標誌。土地會變遷,但他們以文字做為見證,展現地理景觀另一面的心靈風景,跟土地做微妙互動。」──評選委員劉克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