趙金郝科教文集(下) | 拾書所

趙金郝科教文集(下)

$ 298 元 原價 350
趙金祁老師是筆者進入國立臺灣師範大學科學教育研究所修讀博士學位時的授業恩師。民國八十六年,當時我就讀博士班一年級,上學期的「科學教育的心理學基礎」與下學期的「科學哲學與科學教育」兩門課均由趙老師所授,也都是當時博士班的必修課程。這兩門課對筆者的意義重大,開拓筆者對科學教育的視野。趙老師的課採取「對話式」的教學方式,引導與批判交互運用的對話方式讓學生們不得不反省過去所學,進而主動建構出自己對於科學哲學及科學學習心理學的相關知識。對筆者而言,趙老師與學生們在課堂上的熱烈討論,不論是針對本體論中「共相」與「別相」,或是對Ausubel的「衍生」和「關聯」概念的辯論景象,直至今日仍歷歷在目、記憶猶新。回想起來,趙老師當時的啟蒙,實促成了筆者承接編輯本文集與《趙金祁回憶錄》一書的動機。

對當時一個純粹物理背景的筆者來講,課堂上的討論只是一種邏輯思辯上的訓練。回顧這些年從事科學教育研究的歷程,包括目前所建置的科學教育研究與政策歷史資料庫,有一大部分的動力來自於對趙老師為臺灣科學教育界努力的感動。他的啟蒙訓練讓我一路以來不斷地重新檢視科學與人文的界線。純科學背景訓練的人很少會以人文與社會科學的方式進行思考,傳統上對科學教育的概念,也很容易被侷限於「科學」與「教育」的媒介,認為科學教育的主要功能在於設法讓科學家所發現的科學知識有效地傳授給學生,而忽略了由整體社會與國家發展的眼光來認識科學教育應扮演的角色。

編輯這套《趙金祁科教文集》與《趙金祁回憶錄》的源起,來自行政院國家科學委員會科學教育發展處所資助的「科學教育研究資料庫」計畫。該計畫從民國九十四年十二月開始執行,至今已歷五年。在最初三年的第一期計畫中,並沒有納入「科學教育研究與政策歷史研究資料庫」,但科教處意識到歷史資料庫的重要性,於是在第二期計畫徵求書中,希望執行計畫的單位能夠納入這個部分。受到趙老師的影響,筆者深深瞭解歷史資料庫的重要性和必要性,然而本身並不具備歷史研究的專長,所以讓我一直躊躇不前;經過最後的評估,基於歷史資料庫對臺灣過去、現在與未來的科學教育發展確實有其重要的意義和價值,於是抱著戒慎恐懼的心情承接了這項任務。

本資料庫承蒙陳正凡博士以其歷史專業協助我進行資料蒐集,並展開相關的研究工作,使得這個任務後來能順利進行。執行本資料庫的首要任務,就是訪談過去三、四十年曾在科學教育界辛勤耕耘的資深學者。其中,趙老師當然是不二的人選,同時也出自對趙老師的感念,遂將趙老師列為第一個訪談對象。陳博士由民國九十八年八月開始訪談趙老師,持續針對趙老師的生平歷練,諸如從政或教學的經驗,還有趙老師幾十年來的重要願景,就是建立科學教育在國內成為一個獨立學門的正當性,都做出詳細的紀錄,最後整理成《趙金祁回憶錄》。

徵諸國內目前科學教育研究的蓬勃,以及在國際上的知名度和能見度,能發展至今,趙老師的付出可謂功不可沒。為呈現趙老師關注於臺灣科學教育的思想發展歷程,我們特別蒐集趙老師歷年來的文章著作,集結成上、下兩冊;其中上冊計有二十四篇文章,寫作時間主要在他擔任教育部政務次長以前,下冊計有二十五篇文章,寫作時間主要在他回到臺師大科學教育研究所任教至退休後。我們希望能完整呈現趙老師思路的重點與變化,讀者若有興趣,還可輔以《趙金祁回憶錄》來參考,當能看出這些觀念發展的歷程如何影響他最後在晚年提出「求如」的科教理念。

趙老師嘗試提出一個理想的科學哲學做為科學教育的哲學基礎,這樣的抱負值得所有的科學教育研究者學習。他所關注的議題,能提醒我們不喪失科學教育應有的內涵和功能,避免自己淪為應用科學的工匠,並能肩負起社會改革的重任。在科學教育的發展正面臨轉型的重大關鍵時刻,趙老師的提醒實可謂空谷跫音。本文集與回憶錄的問世,除陳正凡博士幫忙筆者統合協調各項工作流程外,所有編輯委員熱心提供的意見、葉振聲與陳君華兩人負責文集編纂的實際執行事宜、黃鴻儀在美術編輯層面著墨甚深,還有施如薏、閉正鈺、陳意羚、劉文怡與盧孟岑這幾位年輕人都長期參與校訂的工作,筆者謹在此對大家共同辛苦完成這件饒富深意的工作,深致謝忱!

任宗浩
民國100年5月於國立臺灣師範大學科學教育中心

Brand Slider