從古看今
我習慣以一個凡人的眼光去看待人間事,這與我的出生背景有關。我出生在嘉南平原上的新營小城,二十歲才離開故鄉,對庶民的生活、想法,頗為了解,從而學到不少「凡人哲理」,寫作時,這些凡人哲理使我一直記得站在「平地」上,用原樸的觀點去解讀人事。
上面是作者對自己對自己的描寫。他是一關切現實的文學工作者,心有所感之餘,不僅大力認同本土文化,更能賦予文化新的精神與意義。這本書原本是作者在1988年所經營的「試說新語」─自立早報與「開講台灣話」─自立時報上的兩個專欄,以內容來看,這兩者是大不相同,前者是以作者的觀點解釋現今社會上約定俗成或者正在流行的「新語」﹔後者卻以台灣的老諺語,印證在現代社會中的現象,提供給現代人新的警惕。今日看來,其價值並未因時間而稍減。
這本書不僅讓我們回首舊遺產,也要我們看到新問題﹔不只說出了新語,也給了我們反省的機會﹔更重要的是,作者他確實地提出了批判,但也給了最具建設性的建議!
作者簡介
阿盛,本名楊敏盛,台灣新營人,東吳大學中文系畢。曾任中國時報系記者、編輯、主編、主任等職,現主持「寫作私淑班」。著有散文集《行過集水溪》、《春秋麻黃》、《五花十色相》、《銀鯧少年兄》等十八冊,及長篇小說《秀才樓五更鼓》、《七情林鳳營》等,另主編散文集十三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