兩代台灣作家的際會
第二次世界大戰結束後,台灣從日本帝國手中落入中華帝國掌中。經過十多年的折磨,台灣人老一代作家才從日本的「腦譯」漸漸學會以中文寫作。而戰後純粹接受中文教育的新一代,雖具有流暢的中文寫作能力,可是仍生活於高壓,恐怖的陰影下。
這兩代台灣作家的際會,當可以鍾肇政與張良澤為代表。兩人從認識,互心聲,到攜手為台灣文學而打拼的過程,皆可從這三十八年間的往返書信中找到證據。
若想知道戰後文學的坎坷命運,若想知道戰後台灣社會某些變化,若想知道一個作家的心路歷程,則這套書信集中,保存了最珍貴的文獻史料。當然,有些個人隱私或文壇內幕,也不免在信中被提起,因此,這些信件的全部公開,可能會造成某些人的爭議或反擊,但鍾肇政與張良澤皆坦然對自己,對歷史做了交代。
作者簡介
張良澤教授,1939年生於埔里,台南師範、成大中文系畢業,日本關西大學文學碩士,曾任成大中文系講師,一九七九年赴日在凡波大學任教,後轉任共立女子大學國際文化學部教授。
終生致力整理,翻譯,出版,研究,推廣台灣鄉土文學,曾編輯「鍾理和全集」「吳濁流全集」「吳新榮全集」「王詩琅全集」等,編譯《立石鐵臣台灣畫冊》《由加利樹林裏》,編著《肝膽相照》,本身著有《四十五自述》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