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馬丁的第八天 | 拾書所

張馬丁的第八天

$ 315 元 原價 399

亂世紛擾中的人性探索!
當代中國最受尊重的作家之一--李銳,最具思想深度的小说

《中國時報》二○一二開卷好書獎|年度好書‧中文創作


全書以中國華北各地教案為主軸,講述西方傳教士與當地人民及其信仰的種種糾葛……

所謂信仰是親愛精誠的奉獻,還是身不由己的耽溺?
信仰帶來的是虔誠與救贖,或竟是傲慢與偏見?


「你們的世界留在七天之內,我的世界是從第八天開始的。」

 

王德威專文導讀


《張馬丁的第八天》將焦點指向一九○○年的義和團事件——近代中國面向世界最狂亂、也最屈辱的一刻。對李銳而言,由此而生的巨大創傷正是中國現代經驗的起源;不直面這一創傷,我們就無從思考百年來從救亡到啟蒙的意義。
李銳要觀察的是作為血肉之軀的人——不論是領享聖寵的傳教士還是質樸固陋的匹夫匹婦——如何在這場中西文化、信仰體系的踫撞下,重新定義自身的位置。他從而發現在神恩與背棄、文明與原始間的距離何其模糊;超越與墮落可能僅止一線之隔。
他並列天主教的神子復活的神話和中國傳統轉世投胎的神話,我以為目的不在諷刺,而在探討特定歷史情境裡,這些神話如何經過一代人的中介,相與為用的後果。神與人之間,人與人之間的糾葛哪裡能輕易釐清。在一個沒有神蹟的世界裡,李銳反而暗示了信仰和愛驚人的魅力。
當世界被安頓在主流的 神的,權威的,主義的 話語裡,小說家在主流之外,以他自己的聲音喃喃自語,並且激發出不請自來的喧嘩。
小說家就像殉道者,為(自己的)信仰鞠躬盡瘁;小說家也像造物者,無中生有,起死回生。藉著《張馬丁的第八天》,李銳寫下「一個」人 也是一個「人」的創世紀。

——王德威(美國哈佛大學Edward C. Henderson講座教授)

「風雪夜裡,一個被逐出教會、瀕臨死亡的意大利傳教士,和一個求子成瘋的中國寡婦在娘娘廟口相遇了。這一夜,在異教的殿堂裡,已經奄奄一息的張馬丁墮入了肉身的淵藪……」

滿清末年,來自義大利的一老一少傳教士來到中國山西一個偏遠小村天石村,老神父立志要將他們忠心信奉的天主帶進中國小村,他與他最鍾愛的年輕徒弟張馬丁,立志要將天主的教會,在這小村蓋起來。
無奈小村的精神依賴是供奉女媧娘娘的娘娘廟,傳教士一心要將他們的天主帶進這個充滿迷途羔羊的樸實小村落,但老神父的方式,竟是不惜說謊錯殺百姓。

故事發生在有一次村民與教會的衝突中,主角張馬丁不小心被打昏,他被誤以為被打致死,老傳教士藉此誓言要找出兇手,並提出二個要求,一是找出兇手殺人償命,另一是不追究殺人兇手,但要小村將他們的娘娘廟拆除,蓋上信奉天主的教堂。
村民商量的結果,娘娘廟的主持張天賜為了保住娘娘廟,寧願代為受死。

誰知張馬丁幾天後竟又活了過來,但老傳教士為了要拆除娘娘廟,為了要讓天石村的所有迷途羔羊都改信他的天主,他竟強力要求張馬丁改頭換面,隱瞞他沒有死亡的訊息。
但張馬丁畢竟無法違背自己的良心,他毅然決定叛離他最衷愛的教會,以及他敬如父親的老神父,他說出了真相,然而悲劇已經造成,張天賜已經被殺,他們一家的悲劇也無止盡地開始了;同時,天石村的百姓與教會的衝突也更加劇烈了……

這是滿清末年西方列強入侵中國後,地方百姓因此被迫捲入失去自己的悲劇的縮影。
故事緊湊精彩,是探討近代中國與西方文化衝突的重量級好書。

Brand Slider