阿Q正傳
我要給阿Q做正傳,已經不止一兩年了。但一面要做,一面又往回想,這足見我不是一個「立言」的人,因為從來不朽之筆,須傳不丐之人,於是人以文傳,文以人傳-究竟誰靠誰傳,漸漸的不甚了然起來。而終於歸結到傳阿Q,彷彿思想裏有鬼似的。
然後要做這一篇遠朽的文章,才下筆,便感到萬分的困難了。第一是文章的名目。孔子曰:「名不正則言不順」,這原是應該極注意的。傳的名目很繁多:列傳,自傳,外傳,別傳,家傳,小傳…,而可惜都不合。「列傳」麼,這一篇並非和許多闊人排在「正史」裏;「自傳」麼,我又並非就是阿Q。說是「外傳」,「內傳」在那裏呢?倘用「內傳」,阿Q又決不是神仙。「別傳」呢?阿Q實在未曾有大總統上諭宣論文,純從小說藝術的觀看來,遠遠比不上果戈那篇原著,然而從這個起腳點出發,後來很多作家落筆時也出現這種現象。正是萬方多難的當口,他
從魯迅開始,一九一八年到一九四九年期間的小說創作者大半來自鄉下,對農村的情形最為熟悉,自然而然地容易就地取材。
作者介紹
「我以我血薦軒轅」,一九○三年魯迅在日本留學時寫下這樣的詩句。一、二年後,有一天他在課堂上看到日俄戰爭時期日本軍隊在東北處決中國人砍頭示眾的幻燈片,旁觀的中國群眾麻木不仁的形狀使這位敏感的青年大受剌激,悟到哀莫大於心死,學醫並非當務之急:「我們第一要者,是在改變他們的精神,而善於改變精神的是,我那時候以為當然要推文藝,於是想提倡文藝運動了。」
這件事現在已經成為有名的文學掌故了。魯迅提倡文藝運動最具體的結果是他一九一八年-五四運動前一年-發表的「狂人日記」,一般被認為是中國近代第一篇白話小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