林家舖子 | 拾書所

林家舖子

$ 134 元 原價 150
三十年代小鎮民形象  《林家舖子》寫小鎮的商人,在日本侵華時期因銷售東洋貨受到抵制,再加上政府、黨部等地方視力的敲詐盤剝,不得不宣佈倒閉而逃家避債。不但林家妻離子散,也連累了在林家舖子曾有小額存款的小鎮民。茅盾所寫的這些小民處境十分真實,有能細緻的體會到他們的心理。  在《春蠶》《秋收》和《殘冬》中,茅盾也很真實的呈現出蠶農的可悲處境。操縱桑市、繭行的商人聯合起來壟斷市場,剝削蠶農,使得後者不論蠶繭是否豐收,都難以擺脫產的命運,茅盾寫活了太湖一帶農民的勤懇、保守和無奈。特別是老通寶這個渾厚魯直的農民形象,在三十年代的文學畫廊理,是非常醒目、耀眼的典型。    《林家舖子》和《春禪》都曾經搬上螢幕,給未曾接近文學的電影觀眾留下了深刻的印象。 作者簡介  茅盾(1896~1981),原名沈鴻,又名沈德鴻,字雁冰,浙江桐鄉人。  幼年曾就讀於烏鎮的一所新學,1991年起就讀浙江省湖州府中學、嘉興省立第二中學及杭州安定中學,1913年入北京大學預科。1916年進入上海商務印書館編譯所工作,從此走上文學的道路。1921 接辦改革《小說月報》提倡為人生而藝術的寫實文學。是最早加入共產黨的知識份子,同時他又是國民黨黨員,曾任國民黨莊央宣傳部秘書。1927年任漢口《國民日報》總主筆。以五四後青年響往革命題材寫《蝕》三部曲。1928年七月東度日本,1929年完成長篇小說《虹》。1930~1939年間完成短篇小說《春蠶》《秋收》《殘冬》《林家舖子》《路》及長篇《子夜》?

Brand Slider