愛情究竟是什麼
愛情究竟是什麼?幸福的定義又在那裡?人生追求的又是什麼?「心靈充盈」,或許是所有問題的答案。
書中主角年少即背負著對家庭的怨恨遠走他鄉,飄流了二十年後終於回家。在一連串發生的事故中,他逐漸溶化了偏見,卸下了自私,重新審視自我,重新尋回那段埋藏在心中多年的感情。他終於體悟到有心的地方就是家,領悟出能與摯愛的女子牽手同行,才是一個男人最大的幸福。
關於有你同行
關於有你同行/楊小雲
多年前赴美西旅遊,特遠赴阿拉巴馬州的蒙哥馬利市,探望任教於塔斯奇奇大學的小弟;其間曾參訪了這所頗富盛名的黑人最高學府。整體而言,它和美國所有大學一樣,廣闊的校園,延伸在連綿的綠意中,學術氣氛與悠閒自在,交匯出軟溶溶的書卷味;除了這些之外,這裡呈現著一種自然的質樸,和自由的芳香,揉和出屬於它的特有風格。
在校園一隅,佇立於樹叢間,有一座造型典雅、紅瓦、紅磚的平房,看似圖書館,近了再看,竟是博物館。白色大理石門牆上鑲刻著「George Washington Carver museum」,館內陳列著該校創始人如何從黑奴成就為偉大教育家的奮鬥過程,以及一位卡佛先生畢生奉獻教育的珍貴資料、照片和許多古舊的農耕用具和生活用品。
地下室是一方敞亮的視聽間,才剛落坐,燈便暗了下來,管理員熱心地播放影片;是一部介紹卡佛先生的紀錄片,二十分鐘的黑白片詳實地陳述了這位終生致力農業改革,將自己奉獻給學校的農業專家,看他走在田梗間,頂著酷日,栽種棉花、檢視種苗,那份全心投入的專注,令人為之動容,清 的臉上,寫滿了剛毅的堅持和對土地的熱愛,而當他細長的手指在觸摸花草、植物時,眼底流露出的關愛,竟是那般地溫柔;那神情,穿越時空,觸及了來自地球另一端的中國女子,牽出一波波美好的漣漪,它有如一粒種子,落入了情感的心田,深深地埋了進去。
當華副主編吳涵碧小姐邀我寫長篇時,那沉睡的美好,便漸次甦醒過來,和近時浮映於腦中的理念相遇、衝激、融合後,一個急欲表達的意識,便浮凸而出──回家。一則最普通又最不普通、最簡單又最不簡單的人生課題。
從以前到現在,一直在思索,愛情究竟是什麼?幸福的定義又在那裡?人生追求的是什麼?
心靈充盈,或許是所謂問題的答案。
心靈充盈,絕非指外在的擁有,它是一種歸屬感和全力投入後的喜悅,卡佛先生終生未娶,孤單一人,將全部生命投入於學校,傾注於土地,儘管在物質條件方面,他簡單得近乎貧瘠,但他內在的豐富,使他眼眸中流曳出幸福的光影,眼角眉梢間流動的是平和、是舒綣、是滿足、也是快樂。
至於愛情,年少輕狂時,總認為應該是轟轟烈烈,那種「天雷勾動地火」式的狂野熱情,生命漸趨成熟後,方始體悟到,真愛其實是一種生命和自我的投入。和愛人在一起,你可以不必矯飾,不用偽裝,放心地伸展自己,放心地接納別人,就好像──回到自己家那樣舒服自在,舒坦安祥。
對!愛情、幸福、快樂的總和,就是回家的感覺,回到一處令自己安定、放心的地方,自由地做自己。
在這樣理念的衝激下,主題越發明朗,故事則漸漸成型。書中的人物,不僅僅是小說裡的主角,而是這一代中國男人、女人的類型,和存在於中國家庭結構間那不易解開的死扣。往往每個人心中,各自藏著一個上了鎖的黑盒子,誰也不肯開啟,誰也不輕易露出個中隱痛,於是,上下兩代各自抱著偏執,持著成見,在痛苦中自怨怨人,明明是一家人,卻感覺不到回家的暖意,「家」竟淪為心靈囚室,生命困陷於陰鬱中,找不到通向快樂的出口,即使遇上了心愛的人,往往也因心靈的空冷而踟躕不前,而退縮,而失去。
想想,若將寶貴的生命,浪費在自捆的束縛上,不但傷了身邊的人,也苦了自己,更阻絕了幸福的翅膀飛進心窗,多可悲的愚昧?
要活出真正的自己,要讓心靈充盈起來,一定要先打開藏在心底的黑盒子,當積於盒內陳腐的魑魅魍魎一旦釋出,便是自我釋放、重新開始的同時;愛、幸福、快樂的天使,才敢飛向你。
《有你同行》全書所要表達的,就圍繞在這樣的意念上,藉著「回家」來傳訴人們追求心靈充盈的歸屬和生命的完成,回家的另一層意思,就是愛、快樂和幸福。
關於作者
楊小雲,學的是家政,愛的是寫作,是一個文學天地中的有情人。專精小說,也鍾愛抒情說理的散文。散文更深獲各階層讀友喜愛,是各大連鎖書店暢銷排行榜上的常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