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的心如同板結的地塊,受了震動。
我後來回想,黃土地給予我的感動其實又深又廣。感動這一種情感已經離開我很久。生活在小說的世界裡,我生產種種情感,我已經將我的情感掏空了,有時覺得自己輕飄飄,好像一個空皮囊。我沒有歡樂,沒有悲哀,我有的只是一些情緒的波動,比如著急,比如惱火,比如開心,比如傷感,這只是一些生活的作料,不會傷筋動骨。
現在,黃土地的功績在於擊碎了我的這種蹩腳的自憐的情緒,它用波浪連湧的無邊無際無窮無盡無古無今的荒涼和哀絕來圍剿我的自憐。 ──〈烏托邦詩篇〉
王安憶讓我們看見女性的感情能呈現那樣的複瓣層次,為感情付諸行動時又滋生多少煩惱;隨著她小說中人物在空間或時間維度的旅程開展,領會與啟蒙的地平線又將延伸到多麼遠──她們的獨立之路,不論像是〈冷土〉裡走不出來的處境,〈蜀道難〉的終究走得不見了影兒,或是〈烏托邦詩篇〉的終於走了過來,還能歡樂向前,都是再不能回頭的了。
在〈冷土〉中,一心想要出鄉入城的年輕女性主動追求愛情(並將之等同於婚姻,等同於穿帶著文明的虛榮),終歸徒勞一場;到了〈蜀道難〉,一對私奔男女沿江溯遊的放逐旅程,卻愈行愈證明兩人間對於捨得與擁有的默契天差地遠,宛如翳隔著遠方江崖邊終年鬱積的濃重雲團;而在虛構與紀實敘述撲朔迷離的〈烏托邦詩篇〉,小說人物∕作者「王安憶」藉由召喚對一島嶼上的革命者、她精神偶像的懷念,告白曾遭遇的思想危機、寫作困境,以及獲得救贖的渴望,也承載她多年來對現實的凝視。
要言之,本書的小說風景則如施淑教授於本書導讀中所指出的:
在綿延二十多年的寫作裡,因為性別的緣故,女性議題、女性的故事,不可避免地要在王安憶的小說世界占據前景的位置。這些似乎天生自然,而且幾乎脫離不了愛情的故事,固不乏女性主義指認的女性獨特的自我意識、自我知覺,也足可構成作者本人的精神自傳,但即便是這樣的精神傳記,王安憶的視角,她的看世界的方法,仍帶有性別規定之外的東西。
收在本集的〈冷土〉、〈蜀道難〉是它的表演實例,〈烏托邦詩篇〉則可能是解釋這一問題的鎖鑰。 ──施淑,〈看!這個人〉
我後來回想,黃土地給予我的感動其實又深又廣。感動這一種情感已經離開我很久。生活在小說的世界裡,我生產種種情感,我已經將我的情感掏空了,有時覺得自己輕飄飄,好像一個空皮囊。我沒有歡樂,沒有悲哀,我有的只是一些情緒的波動,比如著急,比如惱火,比如開心,比如傷感,這只是一些生活的作料,不會傷筋動骨。
現在,黃土地的功績在於擊碎了我的這種蹩腳的自憐的情緒,它用波浪連湧的無邊無際無窮無盡無古無今的荒涼和哀絕來圍剿我的自憐。 ──〈烏托邦詩篇〉
王安憶讓我們看見女性的感情能呈現那樣的複瓣層次,為感情付諸行動時又滋生多少煩惱;隨著她小說中人物在空間或時間維度的旅程開展,領會與啟蒙的地平線又將延伸到多麼遠──她們的獨立之路,不論像是〈冷土〉裡走不出來的處境,〈蜀道難〉的終究走得不見了影兒,或是〈烏托邦詩篇〉的終於走了過來,還能歡樂向前,都是再不能回頭的了。
在〈冷土〉中,一心想要出鄉入城的年輕女性主動追求愛情(並將之等同於婚姻,等同於穿帶著文明的虛榮),終歸徒勞一場;到了〈蜀道難〉,一對私奔男女沿江溯遊的放逐旅程,卻愈行愈證明兩人間對於捨得與擁有的默契天差地遠,宛如翳隔著遠方江崖邊終年鬱積的濃重雲團;而在虛構與紀實敘述撲朔迷離的〈烏托邦詩篇〉,小說人物∕作者「王安憶」藉由召喚對一島嶼上的革命者、她精神偶像的懷念,告白曾遭遇的思想危機、寫作困境,以及獲得救贖的渴望,也承載她多年來對現實的凝視。
要言之,本書的小說風景則如施淑教授於本書導讀中所指出的:
在綿延二十多年的寫作裡,因為性別的緣故,女性議題、女性的故事,不可避免地要在王安憶的小說世界占據前景的位置。這些似乎天生自然,而且幾乎脫離不了愛情的故事,固不乏女性主義指認的女性獨特的自我意識、自我知覺,也足可構成作者本人的精神自傳,但即便是這樣的精神傳記,王安憶的視角,她的看世界的方法,仍帶有性別規定之外的東西。
收在本集的〈冷土〉、〈蜀道難〉是它的表演實例,〈烏托邦詩篇〉則可能是解釋這一問題的鎖鑰。 ──施淑,〈看!這個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