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良人哪,求你快來,如羚羊或小鹿在香草山上。」
「香草山」之名源自《聖經》最優美的情詩集《雅歌》,隱喻著一個純真而美好的、有信、有望、有愛的世界。作者希望藉由這部作品重燃世人對愛的信念,認識到在庸常的物質生活之上,還有一個不可征服的心靈與精神生活。
《香草山》以情書和日記為藍本,如實地記錄了余杰與妻子的生命軌跡與心靈地圖。它既是一個愛情故事,也是出生於七十年代的中國新生代的一部心靈史。書中描述了「天安門後一代」對愛情、理想和正義的執著求索,以及對社會黑暗的反思與批判。文體遊走於抒情和議論之間,對於善與惡、笑與淚,人間的苦難與人性的光輝,省思深刻,文辭雋永,許多優美靈動的段落更猶如獨立的散文詩,或富於哲思,或撫慰人心。
2002年,《香草山》由中國的長江文藝出版社首度發行,備受大學生和年輕人的喜愛,印行近五十萬冊。那段期間,在許多大學的學生宿舍裡幾乎是人手一冊。2011年,余杰針對海外讀者作了更大幅度的修訂,除了恢復簡體字版被刪除的禁忌話題,並在家族故事中增加大量細節,力求通過家族史來呈現中國半個多世紀的社會變遷與磨難。
「香草山」之名源自《聖經》最優美的情詩集《雅歌》,隱喻著一個純真而美好的、有信、有望、有愛的世界。作者希望藉由這部作品重燃世人對愛的信念,認識到在庸常的物質生活之上,還有一個不可征服的心靈與精神生活。
《香草山》以情書和日記為藍本,如實地記錄了余杰與妻子的生命軌跡與心靈地圖。它既是一個愛情故事,也是出生於七十年代的中國新生代的一部心靈史。書中描述了「天安門後一代」對愛情、理想和正義的執著求索,以及對社會黑暗的反思與批判。文體遊走於抒情和議論之間,對於善與惡、笑與淚,人間的苦難與人性的光輝,省思深刻,文辭雋永,許多優美靈動的段落更猶如獨立的散文詩,或富於哲思,或撫慰人心。
2002年,《香草山》由中國的長江文藝出版社首度發行,備受大學生和年輕人的喜愛,印行近五十萬冊。那段期間,在許多大學的學生宿舍裡幾乎是人手一冊。2011年,余杰針對海外讀者作了更大幅度的修訂,除了恢復簡體字版被刪除的禁忌話題,並在家族故事中增加大量細節,力求通過家族史來呈現中國半個多世紀的社會變遷與磨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