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部小說原名《焰》,描寫三位臺大女學生的青春歲月,時空背景涵蓋了臺灣白色恐怖時期,因此,女大生學業與生活之間,穿插著威權時代下民主意識的崛起,學生運動、民代、訓導處、議會也都是書中關鍵角色。中山北路、西門町、圓環、日月潭、碧潭、圓通寺、圓山飯店……同樣熟悉的地標,在書中年代同樣美麗而熱鬧,卻散發不一樣的風華,那個年代特殊的味道。那個世代,出國是一件最時髦的事情,看洋片、聽西洋歌曲、開舞會、泡咖啡廳、講話夾雜英語也是。那個世代,想從臺灣到美國,得先搭飛機到香港,轉搭十八天的船程。那個世代,大學畢業也唯恐失業,出國有時為了深造,或者抬高身價,有時則是逃避,或者繼續後戰爭時期的逃難。
青春如焰火,火一發難以掌控,它的炙熱、方向,都必須由它自己發展、自己結束。雖然講述的是關於青春、炙熱、難以控制,然而故事卻散發淡淡憂傷與壓抑,使得這把青春烈火更像爆發前的蓓蕾,脆弱,微微顫顫,因此在重新修訂之前,更名為《花開有時》。
花開有時,有著浪漫主義情懷,自由、純真、順應自然律。花開有時,也意味著那個年代等待勃發的臺灣,戰後秩序的重新整理,族群、社經階層的磨合與融合。
編輯這部作品時,與《於梨華精選集》其他作品不同的是,我們特地保留了大量的英文,以維持那個世代慷慨接納美國文化的時尚。另外,基於表達準確的原則更改少部分用字,文字儘可能維持原版。
編輯這部作品時,與《於梨華精選集》其他作品不同的是,我們特地保留了大量的英文,以維持那個世代慷慨接納美國文化的時尚。另外,基於表達準確的原則更改少部分用字,文字儘可能維持原版。
二〇一六年二月底,於梨華為《於梨華精選集》新書發表會專程返台期間接受《天下雜誌》專訪稱於梨華的文字是你我錯過的年代,「對於不識於梨華的新世代,讀她的小說,能讓年輕人得已填補歷史的斷層」。我們取得授權將此文收錄書中,希望能讓更多年輕人都能認識於梨華和她的作品,也透過於梨華認錯過的臺灣風華。
本書特色
1. 描寫60年代台灣大學女學生的校園生活。當時女大學生住宿學校,感情如親人,青春如花綻放,各自遭遇不同的感情故事,其間並開始經歷初期的社會複雜性與畢業後出路的徬徨。
2. 呈現女性主義抬頭,在傳統思想下女性的自身認同出現的矛盾。
3. 記錄台灣在西方文化衝擊下,大學生意識形態與生活方式所受到的西化影響。
4. 書中細膩記錄了台北當年的城市樣貌,例如中山北路、西門町、圓環、日月潭、碧潭、圓通寺、圓山飯店……如今景物依舊,卻有不同風貌。
5. 表面以女大生愛情故事為主軸,卻廣泛探討台灣在政治經濟轉型關鍵期,兩性在大環境中關係的轉變,青年男女在面臨現代化的社會時,心理與生活的掙扎、事業與家庭的困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