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索鎮梅道診所
美索鎮(Maesot)是泰緬邊境第一大城,在當地從事難民服務工作的國際非政府組織幾乎都在鎮上設有辦公室。由於泰緬之間部分界線相差只有一條界河,美索鎮也聚集許多緬甸逃亡的非法勞工或移民,據估計近十年來,往返泰緬兩地的難民人數超過百萬以上。
辛西雅長期扮演這群難民的醫療守護神。她說,緬甸長期受到內戰波連,民不聊生,經濟貧瘠,許多難民因此湧入泰緬邊境,但是,在泰境卻無法受到基本的醫療照顧,不僅語言阻礙,就醫困難,常常因為沒錢就醫就隱忍病痛,因而釀成重症。
辛西雅在一九八八年來到美索鎮,當年正值緬甸要求民主改革聲浪高漲,學生走上街頭示威遊行,最後,慘遭鎮壓流亡泰國,當年軍隊開槍打死超過數千人。
辛西雅目睹這一幕,當時就帶著幾件襯衫、一些治療瘧疾藥品與醫學書籍,自告奮勇隨著學生來到美索鎮,希望提供流亡學生醫療協助。辛西雅說,她原本以為只要停留三個月,等政局稍穩定,就可以返回緬甸,沒想到,一待竟是十七年。
辛西雅除了照顧難民,也訓練一批「背包醫療服務隊」(Back Pack Health WorkerTeam),這些非醫學科班出身的青年,來自泰緬邊境的少數民族部落,由於當地極度欠缺醫療資源,山上就醫甚為不便,只好來到辛西雅在美索鎮的診所,學習簡單醫事與保健知識,然後背著沈甸甸的醫療背包,深入叢林、偏遠地區沿家看診。
辛西雅在美索鎮服務多年,卻如同她所關心的難民一樣,仍未取得泰國公民身分。她曾獲頒首屆「喬納森.曼全球健康與人權獎」,來自世界各國媒體爭相採訪報導,也引起泰皇蒲美蓬重視與關注。
辛西雅早期獲得的補助,只有來自少數海外緬甸人及當地慈善團體捐助,現在則有廿個國際非政府組織願意贊助她診所的工作,單單去年就有泰幣兩千多萬經費用在救人與醫事訓練上。
辛西雅雖然全心全力從事醫療工作,不料仍遭到不明人士持續威脅,甚至揚言對其家人不利。許多緬甸醫生來到泰境,就隨即轉往美國、加拿大與歐洲等國家過著舒適安全生活,辛西雅卻始終如一,十七年如一日,在她心中,成為醫生就是要幫助緬甸同胞以及其他需要幫助的人,她說,她未來還要爭取更多經費幫助更偏遠地區的難民,這一切仍不夠,還有太多人等待救援。
讓世界看見我們的存在
無論戰爭出於何種目的,戰爭所帶來的毀滅性破壞,對於所有人類而言都是殘酷與悲哀的,並且平民百姓總是毫無選擇地成為最大的受害者。
緬甸女醫師辛西雅(Dr. Cynthia Maung),女,46歲,於1959年10月6日出生於緬甸仰光,1982年以第一名畢業於緬甸仰光大學醫學院,1983年成為第一位緬甸女醫師,1988年辭掉優渥的緬甸仰光首都醫師工作,隨即在泰緬邊境義診迄今已十七年,靠著各國人道救援組織的援助,多年來照顧超過五十萬以上的緬甸難民,同時訓練一批「背包醫療服務隊」深入泰緬叢林照顧烽火邊緣的部落,曾獲多項國際人權獎項,備受歐美各國關注,辛西雅雖無合法護照,英、美、法、德皆以人道考量,特准她入境授獎,並持續為她籌募醫療物資。
她曾獲頒首屆「喬納森.曼全球健康與人權獎」,來自世界各國媒體爭相採訪報導,也引起泰皇蒲美蓬重視與關注。1999年起,她陸續榮獲了荷蘭、加拿大、美國、日本等國際非政府組織頒發的衛生醫療奉獻獎及人權獎;2002年她榮獲有「亞洲諾貝爾和平獎」之稱的「麥格塞塞獎」;2003年,她獲得《TIME雜誌》選拔為「亞洲英雄」;2004年,她榮獲中華民國周大觀基金會頒發的「全球熱愛生命獎章」。
對於自己的得獎,辛西雅平淡地說:
「這些獎項的鼓勵,不在於我個人,而在於所有的緬甸難民們。許多國際人士對於緬甸的戰爭是不了解的,透過這些獎項,讓國際間更多人知道,到底在緬甸發生了什麼事情?為什麼會有那麼多人留在邊界?這些留在邊界的人又在做些什麼?這一切,希望透過這些獎項引起外界更多的關注,讓世界看到我們的存在,得到更多的資源。」
為什麼她選擇留在美索,過著艱苦的生活?什麼原因使她願意犧牲個人利益,堅持和族人站在一起?辛西雅說:
「我不認為,留在這裡是一種犧牲。每一個人都有不同的選擇,有人選擇留在泰國,融入泰國社會;有人選擇到西方國家;有人選則留在這裡。不管大家做了怎麼樣的選擇,這些選擇應該獲得支持,保護我們的尊嚴是很重要。這個世界到處充滿了戰爭,能夠透過不同的環境,不同的學習,走出一條屬於自己的路,對生命而言,是一種很特別的訓練與提昇。我希望,透過我們的堅持與努力,總有一天,緬甸人能在和平的情況下,回到自己的心愛的家園。」
美索鎮(Maesot)是泰緬邊境第一大城,在當地從事難民服務工作的國際非政府組織幾乎都在鎮上設有辦公室。由於泰緬之間部分界線相差只有一條界河,美索鎮也聚集許多緬甸逃亡的非法勞工或移民,據估計近十年來,往返泰緬兩地的難民人數超過百萬以上。
辛西雅長期扮演這群難民的醫療守護神。她說,緬甸長期受到內戰波連,民不聊生,經濟貧瘠,許多難民因此湧入泰緬邊境,但是,在泰境卻無法受到基本的醫療照顧,不僅語言阻礙,就醫困難,常常因為沒錢就醫就隱忍病痛,因而釀成重症。
辛西雅在一九八八年來到美索鎮,當年正值緬甸要求民主改革聲浪高漲,學生走上街頭示威遊行,最後,慘遭鎮壓流亡泰國,當年軍隊開槍打死超過數千人。
辛西雅目睹這一幕,當時就帶著幾件襯衫、一些治療瘧疾藥品與醫學書籍,自告奮勇隨著學生來到美索鎮,希望提供流亡學生醫療協助。辛西雅說,她原本以為只要停留三個月,等政局稍穩定,就可以返回緬甸,沒想到,一待竟是十七年。
辛西雅除了照顧難民,也訓練一批「背包醫療服務隊」(Back Pack Health WorkerTeam),這些非醫學科班出身的青年,來自泰緬邊境的少數民族部落,由於當地極度欠缺醫療資源,山上就醫甚為不便,只好來到辛西雅在美索鎮的診所,學習簡單醫事與保健知識,然後背著沈甸甸的醫療背包,深入叢林、偏遠地區沿家看診。
辛西雅在美索鎮服務多年,卻如同她所關心的難民一樣,仍未取得泰國公民身分。她曾獲頒首屆「喬納森.曼全球健康與人權獎」,來自世界各國媒體爭相採訪報導,也引起泰皇蒲美蓬重視與關注。
辛西雅早期獲得的補助,只有來自少數海外緬甸人及當地慈善團體捐助,現在則有廿個國際非政府組織願意贊助她診所的工作,單單去年就有泰幣兩千多萬經費用在救人與醫事訓練上。
辛西雅雖然全心全力從事醫療工作,不料仍遭到不明人士持續威脅,甚至揚言對其家人不利。許多緬甸醫生來到泰境,就隨即轉往美國、加拿大與歐洲等國家過著舒適安全生活,辛西雅卻始終如一,十七年如一日,在她心中,成為醫生就是要幫助緬甸同胞以及其他需要幫助的人,她說,她未來還要爭取更多經費幫助更偏遠地區的難民,這一切仍不夠,還有太多人等待救援。
讓世界看見我們的存在
無論戰爭出於何種目的,戰爭所帶來的毀滅性破壞,對於所有人類而言都是殘酷與悲哀的,並且平民百姓總是毫無選擇地成為最大的受害者。
緬甸女醫師辛西雅(Dr. Cynthia Maung),女,46歲,於1959年10月6日出生於緬甸仰光,1982年以第一名畢業於緬甸仰光大學醫學院,1983年成為第一位緬甸女醫師,1988年辭掉優渥的緬甸仰光首都醫師工作,隨即在泰緬邊境義診迄今已十七年,靠著各國人道救援組織的援助,多年來照顧超過五十萬以上的緬甸難民,同時訓練一批「背包醫療服務隊」深入泰緬叢林照顧烽火邊緣的部落,曾獲多項國際人權獎項,備受歐美各國關注,辛西雅雖無合法護照,英、美、法、德皆以人道考量,特准她入境授獎,並持續為她籌募醫療物資。
她曾獲頒首屆「喬納森.曼全球健康與人權獎」,來自世界各國媒體爭相採訪報導,也引起泰皇蒲美蓬重視與關注。1999年起,她陸續榮獲了荷蘭、加拿大、美國、日本等國際非政府組織頒發的衛生醫療奉獻獎及人權獎;2002年她榮獲有「亞洲諾貝爾和平獎」之稱的「麥格塞塞獎」;2003年,她獲得《TIME雜誌》選拔為「亞洲英雄」;2004年,她榮獲中華民國周大觀基金會頒發的「全球熱愛生命獎章」。
對於自己的得獎,辛西雅平淡地說:
「這些獎項的鼓勵,不在於我個人,而在於所有的緬甸難民們。許多國際人士對於緬甸的戰爭是不了解的,透過這些獎項,讓國際間更多人知道,到底在緬甸發生了什麼事情?為什麼會有那麼多人留在邊界?這些留在邊界的人又在做些什麼?這一切,希望透過這些獎項引起外界更多的關注,讓世界看到我們的存在,得到更多的資源。」
為什麼她選擇留在美索,過著艱苦的生活?什麼原因使她願意犧牲個人利益,堅持和族人站在一起?辛西雅說:
「我不認為,留在這裡是一種犧牲。每一個人都有不同的選擇,有人選擇留在泰國,融入泰國社會;有人選擇到西方國家;有人選則留在這裡。不管大家做了怎麼樣的選擇,這些選擇應該獲得支持,保護我們的尊嚴是很重要。這個世界到處充滿了戰爭,能夠透過不同的環境,不同的學習,走出一條屬於自己的路,對生命而言,是一種很特別的訓練與提昇。我希望,透過我們的堅持與努力,總有一天,緬甸人能在和平的情況下,回到自己的心愛的家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