眉山 | 拾書所

眉山

$ 250 元 原價 250
在東京工作的子被告知,在故鄉德島獨居的母親已是癌症末期,只剩下幾個月的生命。在決心停留在德島照顧母親的當下,子卻發現母親瞞著自己自願「捐體」。這到底是為什麼?最後,子終於見到了從未謀面的父親,體認了母親的思念──。毅然生存過來的女人,心酸苦楚的愛打動人心的長篇小說。


文末解說
作家 石井睦美
輕羅呀 歷經了令人悲傷的戀愛

這是鈴木真砂女的名句,在讀畢《眉山》之後,突然想起這句俳句,接著也想起她的其他俳句作品,以及她的兩次破滅婚姻與其所帶來的波濤洶湧的一生,如此活過來的明治時期出生的俳人真砂女這個人。
這兩者之間有個共通點。真砂女與本書中的神田的阿龍都談了一場沒有結果的戀愛,而且都是為了貫徹戀愛而捨棄故鄉來到陌生的地方開始做酒家生意。不依靠任何人,一個女人毅然地生活。然後,雖然沒有依靠任何人,不,正因為沒有依靠任何人,這兩位女性週遭都圍繞著如同親衛隊一般的眾多男性。
這樣看起來的確是非常相似的兩場戀愛與兩位女性的生存方式,但貫徹戀愛的方式卻有很大的不同;我雖這麼想,但依舊有許多難以釋懷的地方。

相對於真砂女直到對方生命結束為止持續貫徹這場沒有結果的戀愛,神田的阿龍則是到一個遠離對方的所在貫徹這場戀愛。同樣都是遠離故鄉,但真砂女選擇了心愛男人所在的地方,但神田的阿龍則是到了心愛的男人不存在的地方。而且還是男人的故鄉。男人過去每天見到、之後偶爾造訪的景色,神田的阿龍一個人孤零零地眺望下去,這到底是什麼樣的心境,不難想像。
這兩個女人,一個是始終沒有說出對方是誰,但卻吐露了戀情;一個則是埋藏在內心,不曾說出口。在女兒追問自己身世而說出口時是唯一的一次例外。這就像是在說,這場戀愛是屬於我和他的,絲毫不讓人看到、也不交給任何人。

相似的兩人的生存方式,但卻有如此南轅北轍的差異。
不過,神田的阿龍是否談了一場「令人悲傷」的戀愛,這個疑問我也無法回答。但這的確是令雙親悲傷的戀愛,也是讓自己生下的女兒痛苦的戀愛。然而,我總覺得俳句裡所說的「人」,與其說是真砂女自己這邊的親人,不如說是他人,也就是對方的妻子或兒女。但是我並不認為阿龍的戀愛讓所愛的男人的妻子或兒女悲傷或痛苦了。
回頭再看一次小說,我才發現。
有或者沒有讓別人知道並不是問題所在。事情並不會因為沒有讓別人知道,所以沒有關係、可以被原諒。
雖然對自己的想法無怨無悔,但知道這一定會傷害別人、令人痛苦,所以阿龍才決定一個人產子、一個人活下去的吧。將自己的愛封印起來。
這個象徵便是”母親的盒子”。

在阿龍生死存亡之際輾轉交給女兒的「長寬約三十公分、高度約十公分的盒子」。「外面包裹著油紙,邊緣用膠帶密封,上面還用麻繩緊緊地綁縛著」的愛的盒子。存放在裡面的一張照片。
彷彿是用母親的性命交換而來似的,女兒子從而得知父親的樣貌。
彷彿是因為被封印起來的愛的盒子被打開來了的緣故,性命即將告終,那時,阿龍在生命的最後再一次與男人見面。如果那時候可稱之為見面的話。
相隔的時間的終點,那時的邂逅異常美麗。
阿波舞的笛與鉦的聲音。舞者的、觀眾的熱氣。人潮鼎沸。周圍一整面都充滿著夏日祭特有的熱情且惆悵的事物。然後阿龍,已屆七十歲的女人,胸中也充滿了相同的東西。

父親紅著眼框,凝視著母親。
但是母親卻不看父親一眼。
毅然的表情沒有鬆懈下來,正如同她一路活過來的模樣。

男人的留戀不捨與女人的留戀不捨居然是這麼的不同。因為留戀不捨所以男人凝視著女人,因為留戀不捨所以女人不看男人一眼。恐怕當時阿龍全身的細胞都轉為感覺,感受著賭上一生愛到底的男人的氣息。懷抱著在最後的最後整個身體所感受到的東西,然後逝去。或許她認為,如果用眼睛去看他的話,所有的一切就只會被眼睛這個器官奪走。
即使如此,生而為女人,作為女人而生存下去,不,是用盡力氣生存下去,這是多麼困難卻有成就感的一大事業啊。還有──

相對於男舞者自由奔放的開朗,女舞者則受制於忍耐與形式上的美。手肘須一直保持在肩膀的高度,不能放下,並維持律動持續跳舞,是相當重度的勞動。不僅如此,還要配合節奏,由腳尖落下呈內八字的腳,在接下來的瞬間以腳後跟往外側跳。兩腳整齊地重複這些步伐跳躍,絕不紊亂暴跳。這是與不自由的奮戰。但正是經由這樣的不自由,沸點才會逐漸攀高升溫,因而人心的動向是有趣的。邊忍著邊跳著,就連腦的中心點都變得空白,但身體深處卻反而湧現出類似感動的波潮。

這是作者對於為這個故事增添色彩的阿波舞的描述,然而在反覆閱讀當中我才發覺,這正是神田的阿龍的生存方式。

Brand Slider