喜歡喪禮多過婚禮,愛情是男人的戀母情結,大便、小便就是生存的極致表現⋯⋯
透過他,看見一個人生活的理想:熱情、孤獨、優雅和自在。
谷川俊太郎,日本家喻戶曉的詩人,為一個人生活辯護,爽朗幽默公開個人的食衣住行;睿智大方暢談生死與美學。
關於吃──
我的飲食生活非常隨性。我在想,每天照著婦女雜誌上拍的照片擺盤,吃著婦女雜誌上介紹的美食大餐,總覺得那會使日常感消失,光想到人得活在愛情文藝片裡才行,就覺得肩膀開始酸痛了。
關於穿──
穿上正式晚禮服或燕尾服就代表進入了某個特殊的社交圈,自己好像得假扮成另一個人,真讓人覺得難堪,而且會覺得自己好像在學西方的猴子舉手投足。
關於家庭──
對男人來說,家庭這著基地經常是他們戀母情結的歸依所在,我是到了這個年紀,好不容易才察覺到這點。
關於死亡──
不管是安詳的死去,或是痛哭離去,死亡本身並無輕重。唯有活著的人,可以對此議論,對於留下這茶餘飯後的話題,生者有必要向死者感謝致意。
關於老年──
不面對老與死,是無法和自己好好相處的。對於再過不久就要和自己道別這件事,我並不會覺得反感,我對自己的寬待,或許也意味著我對自己也很沒輒吧!
喜歡喪禮多過婚禮──
婚禮,想必是離不開「未來」這個緊箍咒。出席者面對眼前的兩位年輕人,怎能不想著他們的未來呢?相對於此,喪禮不涉及未來,所以就沒什麼好擔心的。也不會一想到未來就心情沈重。
午睡也要有條件——
二十歲上下或是還乳臭未乾的傢伙就沒有資格「午睡」。不論父母的荷包有多滿,啃老族只要「晝寢」就夠了。要搆得上「午睡」的邊,就算尚未進入花甲,至少也要有兩三根白髮才行。
生死(技)術比生死觀重要──
我雖然喜歡莫扎特或佛瑞的安魂曲,但並不希望喪禮中放這樣的音樂。因為我活著的時候都是說日文、寫日文,萬一音樂讓我闖入語言不通的西方天堂或地獄,那我可是敬謝不敏。
當然,還有關於音樂、繪畫、詩與創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