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一天,媽媽老了 | 拾書所

有一天,媽媽老了

$ 221 元 原價 280
在韓國家喻戶曉,感動千萬讀者的親情故事!

九十六歲的媽媽和七十二歲的女兒,寫出這輩子的親情之絆。

不是每個人都有機會說:「媽,我還會再來看你的!」

女兒整理娘家櫥櫃時,竟然發現媽媽寫了十多本日記,她相當震撼,因為媽媽不認識字,也不會寫字,她偷偷把日記帶回家,一邊讀一邊掉眼淚,那些是媽媽不曾告訴兒女的心情,也是媽媽不曾告訴兒女的生命經歷……

媽媽出生於上世紀二十年代,正值日本帝國統治韓國時期,家境雖然富裕,但父親秉持女子無才便是德,不讓她上學讀書。不會讀書寫字是媽媽最遺憾的事,她說不能用文字來抒發自己的心情,真是痛苦。

七十歲的媽媽為了想給孩子和弟弟妹妹們打電話,跟著孫子學認數字,寫數字。媽媽學得很認真,當她撥通女兒家電話的那一刻,她緊張得心砰砰跳,通話後她高興極了。

從學寫數字、撥電話之後,媽媽嘗試學著一個字母一個字母的拚寫與認字,跟著孫子們一起學寫文字,後來看得懂大字童話書像是《人魚公主》、《傑克與魔豆》。

後來她漸漸得以用文字記錄每天的家庭生活。

媽媽的日記語句不夠通順,還有很多拚寫的錯誤,但還是不會影響它帶給女兒的震撼和感動,整理媽媽的日記時,女兒不知留下了多少眼淚。媽媽心底的祕密深深撼動她。

當女兒看到她九個月大的弟弟如何過世,還有媽媽十九歲剛嫁到婆家,那種無助孤單的傷心往事時,女兒哭得眼睛都腫了。

這些文字也讓女兒陷入深深的自責之中,覺得自己是個不孝順的女兒──以前怎麼就沒考慮到,媽媽是多麼盼望我們這些孩子能常回家看她!

媽媽的日記處處流露對孩子的慈愛,默默地感受著對離世親人的思念,深深地感激兄弟姐妹的親情。媽媽熱愛生活,熱愛自然,在日記裡直率表達對日常生活的所見所感。

而這本書的內容,結合了媽媽的日記短篇散文和女兒所撰寫的家庭故事及和母親相處最後十年的散文,篇篇感人至深。

閱讀這本書讓人感受到→

從媽媽的面向來看,這是女性經驗、感受的傳承,許多的不得已,許多的無法言說,它很私密,不願對丈夫說,不願對自己的父母說,也不太願意對女兒說,多半時候只能對自己說。

如何能對自己說,寫作是一個方法。這也是七十多歲的母親渴望能認字寫字的原因,冥冥之中她知道,能用文字表達抒發心情,是世界上多麼棒的事,也是她唯一能為自己做的事──直接誠實地書寫。她永遠為別人而活,而在書寫的當下,她存在著。

二從女兒的面向來看,媽媽,不是這麼理所當然的永遠存在。

從牙牙學語,媽媽或爸爸或許是我們最早脫口而出的,這樣子我們喊了幾十年的字眼,總有一天我們不會在日常生活中使用這個字詞。

它僅能出現在我們的心裡。而且它會突然發生,你準備好了嗎?

這本書也預演了藏在心中有時不容易察覺的牽絆,可能是哪一天媽媽忽然生病了,才會激起這樣的念頭。

Brand Slider