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能體現「後現代主義」(postmodernism)思維的當代「後設小說」(metafiction),自20世紀八○年代中期引介來臺之後,因其形式特殊、姿態前衛,該敘事手法頗能一新耳目,加上文壇若干重量級作家如黃凡、張大春、林燿德、平路等人的參與寫作,曾經造成一股流行的風潮,故引起學界相當程度的注目,從而在臺灣文學發展史中寫下其特殊的篇帙。惟時至今日,檢視學界業已發表的相關論述,除早期的個別篇章與鼎嚐一臠的零星文本之外,尚未見及較具全面性視野的通論和釋例之作,相較於「魔幻寫實」小說在臺灣已有專書的提出,這不能不說是個遺憾。本書的撰寫即因上述缺憾而發,試圖對臺灣小說的後設之路作一整體評價。其間:一方面對其理論建構作出引介並加以檢討,另一方面則關注後設小說在臺發展二十年(1983~2002)之間的興衰起落。箇中思考議題,諸如:「後設小說」的定義為何?其理論根據與時代背景如何?何以後設小說成為「後現代」文學的具體指標?而西方小說的後設技巧移植、嫁接來臺之後,該小說創作所一時呈現的崢嶸景象暨實際發展情形該當如何理解?末後,後設小說在臺發展的「乍起旋衰」究竟有何關鍵因素……等種種疑問。質而言之,攸關臺灣小說「後設」之路所可能牽涉的諸多緣由,均為本書亟欲探究的課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