雨果出版於1829年的小說,是法國浪漫主義奠基的經典作品。而陳以文創作的舞台劇【死刑犯的最後一天】,於2015至2017間三度公演,累計超過2000名觀眾深受感動。
這本《死刑犯的最後一天》,是法國大文豪雨果閃耀兩世紀的小說+金馬獎最佳電影、最佳男演員得主陳以文的創作劇本之合訂本。第一版售罄後,這是經過修訂的第二版。閱讀這場穿越時空的對話,從藝術的心靈去關懷我們的社會。為死刑議題提出另一種思考角度之外,也提供一種跨時空、跨文體對照的可能性。
法國大文豪維克多.雨果 Victor Hugo ✕ 金馬獎最佳電影、最佳男演員得主陳以文
穿越時空的對話:《死刑犯的最後一天》1829年小說+2015年劇本
早在創作《悲慘世界》與《巴黎聖母院》(鐘樓怪人)之前,年輕的雨果發表於1829年的小說《死刑犯的最後一天》(Le Dernier jour d’un condamné),以純文學的方式來描繪圍繞著死刑所帶來的人性凌虐,就已使他成為法國文學界受人矚目的新銳。
在一百八十多年後的台灣,陳以文導演從這部小說獲得了靈感啓發,加上了台灣的社會背景以及改編的死囚故事,在2015年創作了劇本:《死刑犯的最後一天》,試圖帶給觀眾探討看待死刑不同的思考視角。這齣戲於2015至2017間三度公演,累計超過2000名觀眾深受感動。
本書是兩部《死刑犯的最後一天》的合訂本,同時呈現以兩種形式體現「藝術作為社會關懷」的作品,在為死刑議題提出另一種思考角度之外,也提供一種跨時空、跨文體對照的可能性。
這本《死刑犯的最後一天》,是法國大文豪雨果閃耀兩世紀的小說+金馬獎最佳電影、最佳男演員得主陳以文的創作劇本之合訂本。第一版售罄後,這是經過修訂的第二版。閱讀這場穿越時空的對話,從藝術的心靈去關懷我們的社會。為死刑議題提出另一種思考角度之外,也提供一種跨時空、跨文體對照的可能性。
法國大文豪維克多.雨果 Victor Hugo ✕ 金馬獎最佳電影、最佳男演員得主陳以文
穿越時空的對話:《死刑犯的最後一天》1829年小說+2015年劇本
早在創作《悲慘世界》與《巴黎聖母院》(鐘樓怪人)之前,年輕的雨果發表於1829年的小說《死刑犯的最後一天》(Le Dernier jour d’un condamné),以純文學的方式來描繪圍繞著死刑所帶來的人性凌虐,就已使他成為法國文學界受人矚目的新銳。
在一百八十多年後的台灣,陳以文導演從這部小說獲得了靈感啓發,加上了台灣的社會背景以及改編的死囚故事,在2015年創作了劇本:《死刑犯的最後一天》,試圖帶給觀眾探討看待死刑不同的思考視角。這齣戲於2015至2017間三度公演,累計超過2000名觀眾深受感動。
本書是兩部《死刑犯的最後一天》的合訂本,同時呈現以兩種形式體現「藝術作為社會關懷」的作品,在為死刑議題提出另一種思考角度之外,也提供一種跨時空、跨文體對照的可能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