布朗神父的醜聞 | 拾書所

布朗神父的醜聞

$ 213 元 原價 250
聽說有機會譯「布朗神父探案全集」,馬上一口答應下來,只因為自己是推理迷,而且從事翻譯工作四十年來,一直樂在其中,尤其是第一次譯一個神探的「全集」。

但真正上手的時候,才發現自己又犯了考慮不週、做了再說的老毛病,事先完全沒想到G‧K‧卻斯特頓是一位英國文學家,而這套作品完成於二十世紀初。

因為從小接觸美國電影和美國小說,最早開始譯介的也都是美國作家的短篇小說、長篇小說或其他的文章,對於美式語法,甚至一般的俚語俗語都比較熟悉,偶爾碰到英國作家那樣拐彎抹角的形容和意在言外的諷刺,固然覺得如能譯得傳神,是件過癮至極的事;但若碰上過分咬文嚼字的大師之作,卻也十分頭痛,像譯過福斯特(E. M. Forster)就是極其「慘痛」的經驗,但譯雷金納‧希爾的《骸骨與沉默》卻是非常難得的經驗。

卻斯特頓是少數文學家投身推理小說創作的先驅,他的文字素養很高,腹笥又寬,所以雖是屬於大眾小說的推理作品,也充滿了濃厚的文學氣息,長句、特殊的形容,信手拈來卻有畫龍點睛之妙的典故,在在都是給中譯者的莫大考驗,這大概是我譯王爾德的《教我如何愛你》之後,要翻查包括大英百科全書在內的參考書籍和麻煩精通電腦的朋友上網查資料最多的一回。

而成書於二十世紀初,也就是說其中若干的語法和字義都和現在有所不同,這種狀況曾在翻譯談牛津大字典編纂過程的《瘋子‧教授‧大字典》一書時碰過一次,那位也頗掉書袋的作者為了呈現「時代風味」,完全使用那個年代的英文來寫,害我差點想用「新民叢報體」的文字來譯。但那種文白夾雜的文體,可能對譯者和讀者來說,都是一種負擔,最後還是用白話文來譯了。現在譯這套全集,當然也是一樣,只不過在遣詞用字方面絕對不能加入太現在的口語(尤其是新世代的網路語言),以維持原著在文字上的韻味。

碰到這麼些困難和麻煩,簽下譯「布朗神父探案全集」的合約,是不是後悔了呢?答案倒是否定的,因為卻斯特頓筆下的這位神父偵探不只造型特別,看事和推理的方式也有獨到之處,而每一個案子的結構和趣味變化多端,不但不限於一般人印象中見屍體找兇手的刻板模式,甚至解謎破案結果也不一定合於世俗的「報應」和「正義」,然而每一次的推理都合於邏輯,過程十分縝密,再加上作者自然帶入的文學性,使每個短篇都是珠璣,能譯介給更多的人欣賞,終究還是件不亦快哉的事呢!

Brand Slider