消失的字母J(布克獎得主、當代諷刺大師反思猶太處境的轉型正義小說) | 拾書所

消失的字母J(布克獎得主、當代諷刺大師反思猶太處境的轉型正義小說)

$ 379 元 原價 480

喬治.歐威爾的恐怖荒謬X卡夫卡的慘淡蒼白
布克獎小說家繼《芬克勒問題》後再度直面猶太屠殺議題

 

當我們抹除歷史、遺忘對立,
當我們一遇上字母J就緊緊閉上嘴巴──
失憶的人,有未來嗎?

 

堅持讀到故事的最後六分之一吧,所有線頭小心翼翼地扭結到一起的時候,你不由得驚嘆:卡夫卡/K的幽靈依然在未來遊蕩,從未缺席……──詩人、作家/廖偉棠

 

「用歷史的殘垣鑿刻出淒美又讓人不安的故事,這是此書的勝利。」
──英國《獨立報》

 

◎挑明差異與仇恨危險平衡的布克獎決選作品
◎與《1984》、《美麗新世界》齊名的末世預言小說
◎《時代雜誌》、《衛報》、《旁觀者》等各大國際媒體讚譽
◎詩人、作家廖偉棠專文導讀

 

什麼也別說、什麼也別問、別為自己辯解,
趁J這個字母還沒發出聲音前便閉上嘴巴。
我到底在害怕什麼?

 

那是一個人們不再談論過去,也不再談論仇恨的世界。歷史被刪去、姓氏被改寫,藝術只剩追求和諧一途。「現下」公司控管著公眾情緒,人們互相監視,卻不知為何而監視。法律沒有明確規定,但「不建議」持有物品卻不少,包括爵士樂、華格納的音樂、現代主義藝術、大部分書籍、歷史文物、家族照片或信件……每戶人家只能擁有一件超過百年的物品。此外,若要前往首都,禁止穿宛如喪服的黑色衣服。

 

孤身一人的凱文出生於位處偏僻的魯本港,對家族過往一無所知。不同於周遭人們的暴躁,怯懦又容易焦慮的他,總是與旁人格格不入。在壓抑的氛圍中,殘忍的暴力事件日益頻繁,逼得當局不得不嚴加審視國家內部一觸即發的緊張狀態。就在此時,凱文遇見了從北方來的艾琳,很快地相戀。不知為何,艾琳的室友伊茲似乎非常關切這段感情的走向。艾琳說:「這裡好像到處都有眼睛。像在等你犯錯。」一樁謀殺案發生後,凱文發現有警察闖入他的公寓……

 

霍華‧傑可布森以令人膽戰心驚的筆法,描述一個大屠殺後的末世。人們高唱和平、有口無心地道歉,卻醞釀出一股沉默而強烈的反動情緒。隨著只在私下提起的「那件事」慢慢浮出水面,故事的不安感升到最高點。本書直面歷史與人性,展開了族群認同、差異與仇恨的複雜辯證,是小說家致當代的一部警告之書。

 

▍霍華.傑可布森與《消失的字母J》七件事

 

1.遲來的布克獎
在二〇一〇年布克獎頒獎典禮致詞時,傑可布森幽默表示:「我不知道該說什麼,幸好已經事先寫好講稿。一九八三年就寫好了。」

 

一九八三年,他出版第一本小說《來自後方》,始終堅信「好的文學也應該是好笑的文學」,並實踐於小說創作中,終於在二十七年後,以《芬克勒問題》拿下布克獎,打破該獎項一貫的嚴肅傳統。在致詞中,他感謝在文學之途上曾幫助過他的老師、出版夥伴、妻子,以及啟發他走上文學道路的母親。

 

2.最推崇的作家是珍.奧斯丁
傑可布森十分推崇珍.奧斯丁對人性細緻入微的刻畫,比起「猶太裔的菲利普•羅斯」,更喜歡「猶太裔的珍•奧斯汀」這個稱號。珍•奧斯汀的小說從各面向探討愛是否存在、愛如何能存在,傑可布森也時以情人之愛為主題,他認為,讀珍•奧斯汀的小說能體認到,一個情人能幸福在一起的世界,才是真正美好的世界。

 

3.《消失的字母J》與喬治.歐威爾的《1984》
傑可布森的名字常常與赫胥黎、歐威爾兩位名家並列,《消失的字母J》出版後,各方評論此書為這個時代的《1984》,但他自認受兩人影響不深,也不認同歐威爾小說中,以獨裁者為極權恐怖的來源,曾說:「獨裁者不是我們最該擔心的。真正可怕的,從來都是群眾。」《消失的字母J》直指個人在面對權力時不可躲避的道德責任,亦十分著墨於群眾間彼此猜忌、監視,以及大規模的群眾暴力。

 

4.在小說中消失的字母
法國小說家喬治.培瑞克的小說《消失》中,完全不見法文常用的母音e。傑可布森受此啟發,曾表示也想動手寫一部完全不使用字母J的小說。幾年後,當《消失的字母J》出版,不少讀者聯想到這個多年前的玩笑,傑可布森在一次訪談中斬釘截鐵地說:「不,我完全忘記那件事了,這只是巧合。」並說:「任何看了小說前幾頁的人都該知道,消失的J指的是什麼。」正面肯定本書以思考猶太人歷史、當今處境為目的。

 

5.玩笑與禁忌,在地獄中作樂的幽默大師
傑可布森本人與其作品向來都以幽默聞名。在小說中,他尤其擅長結合殘酷的歷史與隱晦的幽默。《消失的字母J》出現了不少讓人忍俊不住的片段與對話,下一秒又馬上讓讀者意識到盤旋於整體社會的壓迫感。值得一提的是,「玩笑」的英文「joke」、「jest」都是j字母開頭,主角的父親提起時,會豎起兩根手指在壓在唇上,象徵禁忌。

 

6.以實瑪利運動──名字裡的玄機
在小說中,當局以「以實瑪利運動」來抹除歷史,其後,人物多半有著凱爾特、北歐名字,再滑稽地搭配一個猶太姓氏。傑可布森說,這是一個猶太作家的「復仇」。猶太歷史可說是一部改名史,因為維持原來的猶太姓名太危險,或是為了更好地融入他們的遷移地。在小說中,當所有人都被賦予了猶太姓名,「猶太」就暫時不再是一個可以被指認出來的身分。

 

7.傑可布森談《消失的字母J》中必然的暴力
傑可布森認為,一個意見一致的社會是可怕且不自然的,這也奠定了《消失的字母J》的調性──人類生來有敵人(natural enemy),而失去敵人,會讓我們無法定位自己的存在。他曾說:「那焦躁會引發暴力。……你必須要了解到自身的反面。這相當殘酷,但有邏輯上的必然性。當你消除了自己的反面、你恨的對象,那股能量便轉而面相你自己。」就像小說裡開頭的寓言故事,狼殺光了其他動物,只好轉而吃自己人。

 

▍litterateur書系 樹立歐美文學地標
(按姓氏筆畫順序排列)

 

朱嘉漢(作家)、房慧真(作家‧記者)、陳栢青(作家)、陳雪(作家)、陳榮彬(譯者‧作家)、童偉格(作家)、馮品佳(交通大學外文系講座教授)、黃崇凱(作家)、楊凱麟(作家‧台北藝術大學藝術跨域研究所教授)、廖梅璇(作家)、蔡秀枝(台灣大學外國語文學系教授)、鄧宜菁(清華大學英語教學系副教授)、鄧鴻樹(台東大學英美語文學系助理教授)

 

▍書系簡介  為什麼我們讀litterateur?
二十一世紀已是一切都有答案的時代,
我們卻不是真的無所不知,無所不能。
生活總困在日復一日的變形記裡,
我們也還是那個無處可去的異鄉人。
和我們一起在歐美重量名家的千言萬語裡跋山涉水,
上個世紀懸而未決的課題,
用一份新時代的閱讀清單面對。
在政治、宗教、性別、文化的精神迷霧裡,
堅持仍以文學為尺標,
全面掃視二十一世紀人類最神祕的心靈風景。

 

litterateur書系全書單──
米榭.韋勒貝克《屈服》
薩爾曼.魯西迪《兩年八個月又二十八夜》
朱利安.拔恩斯《生命的測量》
多麗絲.萊辛《祖母,親愛的》
多麗絲.萊辛《金色筆記》
艾希克.維雅《2月20日的祕密會議》
米榭.韋勒貝克《血清素》
約翰.伯格《婚禮之途》
霍華.傑可布森《消失的字母J》

 

▍2021年即將出版——(書名、出版順序暫定)
恰克.帕拉尼克《革命的那一天》
薩爾曼.魯西迪《黃金之家》
伊莎貝拉.阿言德《通往智利的難民船》

Brand Slider