沉寂居所,亞瑟.本森半自傳日記:平衡生活的「光」與「影」,以柔和為煩惱尋找出口 | 拾書所

沉寂居所,亞瑟.本森半自傳日記:平衡生活的「光」與「影」,以柔和為煩惱尋找出口

$ 315 元 原價 399

「我希望能夠描述一種平和且溫柔的秩序,

一種沒有散發出過分活力與生活樂趣的秉性,

又具有一種責任感,一種樂於助人的想法,

同時勇敢地面對與承擔,不去逃避任何責任。」

 

★☆★☆劍橋大學本森教授半自傳日記★☆★☆

 

從個體出發,慢慢延伸至群體範圍,

透過簡樸的方式表達出明確的觀點,

將人生注定面臨的那些煩惱逐一擊潰!

 

【從積極上進到消極頹廢,學生為何產生麻木心理?】

小孩子往往樂於學習新事物,對世間一切富有冒險精神,

然而一連串強加的「教育」令人窒息,逐漸喪失探索的興趣,

曾幾何時,我們看什麼都不順眼,「憤世嫉俗」的心態油然而生……

 

►亞瑟.本森:「小孩子真正感興趣的並不是事情本身,而是完成這件事所帶來的那種快感。無論從學習中得到什麼,倘若他們無法享受到其中的樂趣,那麼得到知識又有什麼用處呢?難道我們真正的用意,不應該是讓學生打好某一方面的基礎,然後盡可能地培養他們在某個方面的特長,讓他們能夠嫻熟地掌握某方面的能力,憑藉興趣去克服前進路上的各種困難嗎?」

 

【透過自身經歷得出結論,而非透過原則進行感悟】

將上帝作為心靈的全部依靠是否正確?

在一些眼中,上帝是無所不能的,祂創造了萬物又制定了教條,

但從另一個角度反思,祂是否也將人類局限在既有的框架之中?

或許……保守頑固、斤斤計較、享受操控才是上帝的真面目?

 

►亞瑟.本森:「我們不應該有那麼多關於『上帝意志』的沉悶哲學,也不應該在喪親或是遭受痛苦的時候,將上帝的意志融入進去。如果我們只能感受到約伯的存在,那麼賜給我們所有一切美好東西的上帝,也必然能夠賜給我們所有邪惡或是不好的東西。我們在成長的過程中就意識到一點,當我們生命中絕大部分的東西都是由有趣且美好的事物組成的時候,當我們緊緊地抓住生命這根繩索,將感受幸福的希望當成一種正確的本能,那麼我們所感受到的一切痛苦與苦難,最後都必然能夠轉化成為一種人生的樂趣。」

 

本書特色

 

本書除了本森一貫的日記風格外,還增添了一些原創元素,以第一人稱出發,帶領讀者進入「我」的視角,共同參與其家庭、教育、信仰乃至出社會後的生活,文字平鋪直敘,沒有過分華麗的詞藻,卻又令旁觀者目不轉睛,被這些「平凡」情節深深吸引,作者談論的對於人生的煩惱與探索,或許每個人都曾經歷其中,且至今仍在找尋答案。

 

Brand Slider