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豚的樂音 | 拾書所

海豚的樂音

$ 220 元 原價 220
得獎紀錄 ㊣American Library Association(美國圖書館協會)的年輕人最佳好書 ㊣Publishers Weekly(出版人週刊)的年度最佳好書 ㊣School Library Journal(校園圖書館月刊)的年度最佳好書 ㊣Booklinks的年度最佳好書 ㊣Golden Kite Award(金風箏獎)小說類的榮譽好書 假如我們也能選擇  本書藉由一個很奇特的故事,譜出發人深省的海豚之歌。榮獲多項推薦:American Library Association(美國圖書館協會)的年輕人最佳好書;Golden Kite Award(金風箏獎)小說類的榮譽好書;Publishers Weekly(出版人週刊)、School Library Journal(校園圖書館月刊)及Booklinks的年度最佳好書。  作者凱倫‧海瑟(Karen Hesse)是創作青少年文學的頂尖高手,她在馬里蘭大學取得英國文學學位,著有許多「榜上有名」的作品,例如《風兒不要來》曾榮獲1998年鈕伯瑞金牌獎、《Letters from Rifka》則是克利斯多夫獎章和國際閱讀協會的青年人小說獎項的得獎者、《Sable》名列校園圖書館月刊的年度最佳好書……常有讀者問她為何要為青少年寫作?她的回答是:「我想不出還有任何我樂於為他們寫些東西的族群。」《海豚的樂音》也是在這樣的熱誠下誕生的。  本書主角是一位有著離奇遭遇的女孩,她幼時隨家人由古巴飛往美國,途中飛機因暴風雨而失事,當時有隻海豚媽媽正在生產,但寶寶生下來便死亡,於是牠將母愛轉向從天而降的人類小孩,撫養女孩直到她13歲。本書透過海豚女孩第一人稱的敘述,告訴我們一個廣大的世界──「海洋就是活著的音樂,是魚的耳語,風的吼聲,石頭和沙子的沙沙聲,還有海草和暗礁在翻騰的波浪中的聲音。」、「在晴朗的夜晚,圓圓的月亮彎身在大海上,它伸長手臂,舀著水,月亮漆出一道光線,我的海豚媽媽游在月亮的路上。」讀者將會驚訝於:在簡短的句子中,作者竟能  書中的海豚女孩某天在岩礁上喝水時被海岸警備隊發現,於是她被交給大學裡任職認知及神經系統的研究教授;她成了政府的資產,一個被研究的對象。警備隊員幫她取名「米拉」,意指「奇蹟」。米拉在海裡是快樂的、她剛開始學習當人類的時候,也是快樂的。事實上,她在語言、音樂及操作電腦等方面進步速度,展現出優異的學習能力;負責研究她的貝克醫生認為:「野生的小孩是無價的資源,可供我們研究『語言』與『社會化』這兩者在人之所以為人的過程中扮演什麼樣的角色。」諷刺的是,具備海豚言行、思考習慣的米拉,反而突顯出「語言」與「社  米拉能夠聽到人們內心的聲音,不需透過語言、不必考慮社會規範,她覺得人類的憤怒與害怕,阻礙了人類去感覺好的東西,它讓人類變得孤單。作者描述米拉初次見到電視的感覺:「電視  是另外一個世界……每個人和每個東西都被困在玻璃牆後面……或許對他們來說,來我們的世界太危險……電視裡的人周圍有音樂……音樂在他們的耳朵裡,但是接觸不到。」細細想來,人類的空間豈不就像電視機?海洋對人類來說太寬廣,我們害怕深入其中,所以便冀望一個來自海洋的小孩告訴我們電視機外的世界。長久以來我們從書上獲得許多知識,卻將自己與自然隔離、甚至與人隔離,本書提醒我們跳出人的本位,重拾被遺忘的──開放的心。  海豚的世界跟人類一樣,有快樂、驚恐、哀傷,但是,海豚們總是在一起,而且牠們永遠不會對同伴封閉心靈。米拉接觸人類後,漸漸發現人類的難以理解。在岸上越久,米拉越無法抗拒海洋的拉力。她跟另一位同時期被發現的野生小孩雪葳,都陷入不知道自己要什麼的煎熬中,她產生認同上的危機,害怕無法回到原來的自己。米拉感到孤單,她想念海豚家人,也不懂為何不瞭解她的人們會對她產生莫名的恐懼,最令她難受的,是失去自由。她的活動範圍被局限在房子裡,「人類只去被允許的地方,在海裡沒有門鎖或開關,沒有門或牆壁。只是有時候會有網子  故事最後並不像迪士尼的動畫電影「泰山」──男主角不僅留在叢林中,而且他的女友也決定與他常相左右的歡喜結局。「選擇」最大的代價,往往來自必須捨棄一方的痛苦,米拉若想回到海裡的「家人」身邊,就必須告別照顧她的貝克醫生、珊蒂以及她所喜愛的男孩賈斯汀;假如我們也能選擇,會不會捨棄人類的身份?  答案可能是否定的,因為人類不像海豚為「今天」而活,我們永遠在追逐遙不可及的事物,就像貝克醫生,她認為自己跟米拉正在做一件「不會像夕陽一樣褪色,也不會像沙灘上的海浪那樣流逝」的偉大事情,米拉卻問她:「每個夕陽、每個海浪都是看一次就再也不會有同樣的第二次的東西。這樣也不特別嗎?」米拉的想法不斷帶給研究人員衝擊;經由米拉主觀的敘述,讀者們比貝克醫生幸運地更容易進入米拉的心,如果能因此瞭解些什麼,那就是另一件更幸運的事了。 作者簡介  凱倫‧海瑟(Karen Hesse)的童年是在美國馬里蘭州的巴爾的摩市度過的。從小她就懷有許多夢想:考古學家、大使、演員和作家都曾是她的最愛。一九六九年,凱倫進入陶生州立大學就讀,專攻戲劇。讀了兩學期之後,她轉到馬里蘭大學,在那裏拿到英國文學學位,另外她還輔修心理學和人類學。  十歲的時候,由於小學五年級老師戴特諾福女士的慧眼獨具和支持,凱倫開始認定自己有寫作天份。戴特諾福女士相信有朝一日凱倫將成為一名專業作家,她對凱倫的信心,深深感染了凱倫。雖然凱倫停止了她對其他職業的想望,卻從未放棄出書的夢想。凱倫在寫作這條路上耕耘了三十多年的歲月,才看到兒時的夢想成真。她分不清這樣的執著究竟造就她十分堅忍的個性,還是形成她極端固執的性格。  凱倫熱愛寫作。每天晨曦初露,她便迫不急待地敲起她的打字鍵盤。她也喜歡閱讀、爬山、和朋友家人團聚、旅遊、彈奏及聆聽音樂。國家廣播電台長年陪伴著她……有一次,在廣播節目「新鮮空氣」的某次訪談中,觸動了她撰寫《海豚的樂音》的靈感。 凱倫認為,青少年是個有趣的、苛求的,同時也最值得為他們寫作的族群。常有成年的讀者問她,為什麼要為青少年寫作,她的回答是︰我想不出還有任何我樂於為他們寫些東西的族群。  凱倫當過作家、保母、圖書管理員、職員、農事人員、廣告公司祕書、排版工人、校對、精神病看護、代課老師以及書評家。她利用工作中的空檔或閒暇之餘,從事新詩、小說的創作,每天除

Brand Slider