既中國又美國的故事……
過去與現在記憶交融……
一九六四年,我高中畢業。高考極其順利,心裡很高興。從來不參加成人舞會的我,就在這個時候,去了一次國際俱樂部,身穿白衫黑裙跳了一支舞。我母親朝著周恩來搖頭擺尾,一臉諂媚。周看看我,問她,「這,就是那個孩子嗎?」她回答說,「就是那個孩子。」臉上陰晴不定,只是卑微地伸出手。周沒有理睬她,卻和顏悅色地問我,「慢四步,好吧?」樂隊就等這句話,於是樂聲響起,我跟著這位交誼舞高手慢慢地踏著步子。這是唯一的一次,我離他這樣近,而且,別人聽不到我們說甚麼。我問了一個問題……
故事是有生命的,如果不能大聲地講出來,故事是會死亡、會消失、會永遠消失的。但是,世間的故事還是在迅速地消失著,因為能夠講故事的人在不斷地走向生命的盡頭。最近三十年,我都在講故事,大聲地講。但是,還是有一些故事,從來未曾碰觸過,因為太黑暗,因為太匪夷所思,因為太過讓人傷痛,或者,實在是太荒謬。二○○三年,我被瘋狂的疼痛折磨已經一年。雖然我們都知道疼痛是生命的孿生姐妹,人還在疼痛中,證明此人還活著。但是,不間歇的疼痛是會讓人感覺消沉的,終於,命運再次展現其威力。二○一一年春夏之交,一個極其偶然的機會,我巧遇一味相當古老的藥物,它抑制了疼痛。我抓緊時機,奮力書寫,講出了這許多近三十年來沒有機會寫下來的故事。現在,我把這些故事交給了出版社。剩下來的事情,便交給了親愛的讀者朋友們。—— 韓秀
一個在美國出生的美國人的女兒,被母親帶回動亂的紅色中國,在慈愛而智慧過人的外婆呵護下,於北京長大。十二歲那年,一九五七,「反右鬥爭」席捲中國大陸時,第一次知道自己的長相與膚色成為學校師生攻擊的「原罪」,她原本天真的少女情懷在瞬間被人世的愚蠢和殘暴催化成熟……一九六四年,十八歲的她終於抵擋不住歷史的洪流……。
因為人生經驗的太過慘烈,所以「寫小說竟變了凌遲」,在韓秀要盡量避開「自己」的角色,而以第三者的冷眼敘述那些經過時,竟產生小說與報導、文學虛構與自傳寫實互相干擾的魔幻效果。韓秀的文字裡有著許多中國大陸和美國大陸的人物與時空,對臺灣的讀者而言,也許某些場景是「遠」了一些,但卻多了許多真實的厚度,貫穿其中的,大都還是她整個人曾經經歷的、所不能免去的一切感受與思索。重要的是,她這個人本身,以及她所散發出來的一種來自生命底層的熱情、溫厚與誠摯,在經歷過那麼多的事情之後,依然毫無折扣地感動、影響她所認識與認識她的人……就是這樣的人格特質,才會產生她這樣的文字。——侯吉諒
過去與現在記憶交融……
一九六四年,我高中畢業。高考極其順利,心裡很高興。從來不參加成人舞會的我,就在這個時候,去了一次國際俱樂部,身穿白衫黑裙跳了一支舞。我母親朝著周恩來搖頭擺尾,一臉諂媚。周看看我,問她,「這,就是那個孩子嗎?」她回答說,「就是那個孩子。」臉上陰晴不定,只是卑微地伸出手。周沒有理睬她,卻和顏悅色地問我,「慢四步,好吧?」樂隊就等這句話,於是樂聲響起,我跟著這位交誼舞高手慢慢地踏著步子。這是唯一的一次,我離他這樣近,而且,別人聽不到我們說甚麼。我問了一個問題……
故事是有生命的,如果不能大聲地講出來,故事是會死亡、會消失、會永遠消失的。但是,世間的故事還是在迅速地消失著,因為能夠講故事的人在不斷地走向生命的盡頭。最近三十年,我都在講故事,大聲地講。但是,還是有一些故事,從來未曾碰觸過,因為太黑暗,因為太匪夷所思,因為太過讓人傷痛,或者,實在是太荒謬。二○○三年,我被瘋狂的疼痛折磨已經一年。雖然我們都知道疼痛是生命的孿生姐妹,人還在疼痛中,證明此人還活著。但是,不間歇的疼痛是會讓人感覺消沉的,終於,命運再次展現其威力。二○一一年春夏之交,一個極其偶然的機會,我巧遇一味相當古老的藥物,它抑制了疼痛。我抓緊時機,奮力書寫,講出了這許多近三十年來沒有機會寫下來的故事。現在,我把這些故事交給了出版社。剩下來的事情,便交給了親愛的讀者朋友們。—— 韓秀
一個在美國出生的美國人的女兒,被母親帶回動亂的紅色中國,在慈愛而智慧過人的外婆呵護下,於北京長大。十二歲那年,一九五七,「反右鬥爭」席捲中國大陸時,第一次知道自己的長相與膚色成為學校師生攻擊的「原罪」,她原本天真的少女情懷在瞬間被人世的愚蠢和殘暴催化成熟……一九六四年,十八歲的她終於抵擋不住歷史的洪流……。
因為人生經驗的太過慘烈,所以「寫小說竟變了凌遲」,在韓秀要盡量避開「自己」的角色,而以第三者的冷眼敘述那些經過時,竟產生小說與報導、文學虛構與自傳寫實互相干擾的魔幻效果。韓秀的文字裡有著許多中國大陸和美國大陸的人物與時空,對臺灣的讀者而言,也許某些場景是「遠」了一些,但卻多了許多真實的厚度,貫穿其中的,大都還是她整個人曾經經歷的、所不能免去的一切感受與思索。重要的是,她這個人本身,以及她所散發出來的一種來自生命底層的熱情、溫厚與誠摯,在經歷過那麼多的事情之後,依然毫無折扣地感動、影響她所認識與認識她的人……就是這樣的人格特質,才會產生她這樣的文字。——侯吉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