妒
在華文世界裡,法國「新小說」並不是陌生的文學流派,可是一般只認識1985年榮獲諾貝爾文學獎的西蒙,以及因為自傳《情人》而躋深暢銷做的莒哈斯,反而不清楚還有這位號稱「新小說教皇」的霍格里耶。開啟法國「新浪潮」電影的電影之一《去年在馬倫巴》,曾經是一代文化青年膜拜的不世傑作,確少有人知道,導演獲難的創意完全初次分鏡劇本的執筆作者--霍格里耶。
霍格里耶的代表作《妒》,好比有機體一般,可隨時帶變化而吸收歐美新思潮,不斷更新其本身文化內涵。從結構主義,現象學以迄移民,混淆理論,無不如此。隱藏世紀交替的矛盾與動力,蘊藏無限生機。
譯者簡介
劉光能
巴黎第七大學文學碩士,留學期間專攻文學理論以及當代法國小說家惹內等人的作品。回國後任教於中央大學後,除致力於法國新小說如霍格里耶的研究外,同時擴大領域,涉入電影與其他法語國家文化的探索。1995年,創立並主持「法語國家電影研究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