客觀性藝術
《包法利夫人》描寫一位富農的獨生女愛瑪一生的悲劇。
少女時期的愛瑪,被送到修道院陶冶,自此開始夢想貴族般海闊天空的愛情生活。成年以後,她嫁給一位平庸的醫生,成為包法利夫人。平淡的生活很快地破滅了她的浪漫幻想。她為了解除煩悶,從純樸小鎮遷到較繁華的榮鎮。在這裡,情場老手羅多夫趁虛而入,愛瑪錯把他當成自己夢寐以求的情人,由半推半就到難分難解,卻在要求與他私奔時遭到拋棄。愛瑪在精神上受到很大的打擊,病了好幾個月......。
這決不是一樁單純的婚外戀故事,福樓拜高超的藝術手法將平淡的故事化腐朽為神奇,他把自己對生活的觀感、體會都鎔鑄在包法利夫人的形象當中。他甚至說:「包法利夫人就是我。」
若要說《包法利夫人》成為「客觀性藝術」的「新法典」也絲毫不為過。愛瑪的悲劇不是個人的悲劇,而是社會的悲劇。
作者簡介
福樓拜(1821-1880)是法國十九世紀中期最重要的小說家。作品有:《聖安東尼的誘惑》、《情感教育》、《薩朗波》、《純樸的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