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部《發達資本主義時代的抒情詩人》,班雅明面向巴黎和波特萊爾,寫於一九三七、三八年他思想最成熟的高原之時,是他最綿密最詩意也最言志的作品,更是人類思維長河中一個獨特無倫的奇蹟。──唐諾
為了在我們通常的參考框架中精確描述班雅明的作品和他本人,人們也許會使用一連串的否定性陳述,諸如:他的學識是淵博的,但他不是學者;他研究的主題包括文本及其解釋,但他不是語言學家;他曾被神學和宗教文本釋義的神學原型而不是宗教深深吸引,但他不是神學家,而且對《聖經》沒什麼興趣;他天生是個作家,但他最大的野心是寫一本完全由引文組成的著作;他是第一個翻譯普魯斯特(和佛朗茲.黑塞一道)和聖.瓊.珀斯的德國人,而且在他翻譯波特萊爾的《惡之華》之前,但他不是翻譯家;他寫書評,還寫了大量關於在世或不在世作家的文章,但他不是文學批評家;他寫過一本關於德國巴洛克的書,並留下數量龐大的關於十九世紀法國的未完成研究,但他不是歷史學者,也不是文學家或其他的什麼家,我們也許可以試著展示他那詩意的思考,但他既不是詩人,也不是思想家。──漢娜.鄂蘭
班雅明的思想源於她的時代,但又無法歸之於同時代任何一種思想主潮;他的思想具有某種獨特的色彩,這種顏色又不存在於當代思想的光譜之中。──阿多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