巴格達警報 | 拾書所

巴格達警報

$ 280 元 原價 280
有多恨,恨到要全世界一起陪葬?
又有多愛,愛到寧可自己一人犧牲?
為什麼恨可以這麼簡單,而愛可以如此突然?

繼卡繆之後,最不能忽略的法文作家雅斯米娜.卡黛哈
這本書逼迫我們正視暴力的發生,讓人不寒而慄,看見暴力是如何影響著普通人。


「看看你自己的樣子,孩子。你就像一顆快爆炸的炸彈!」

就在此時,整個家族的榮耀散落一地時,我看到了身為一個自尊自重的兒子,一個真正的貝都因人最不該看到的東西。我一定要他們血債血償。

在沙漠的小村落裡,年輕男孩整天無所事事地遊蕩著,因為美軍入侵伊拉克,他不得不回到的家鄉,離開在空襲中被炸毀的巴格達大學。

回到家後不久,年輕男孩先是目睹在檢查哨的美軍士兵,對著全村最無害的少年開槍;幾天後,美軍轟炸機又毀了村郊的一場婚禮。彷彿眼淚還不夠流乾似的,美軍士兵在某天深夜突擊這純樸的村落,為了搜捕恐怖份子,在驚慌害怕的全家人面前狠狠羞辱了他的父親。

儘管美軍對自己的暴行無知,但他們卻做了一件不可原諒的事——年輕人滿腔怒火,渴望報復這一連串惡行,於是他決定離開家鄉、前往巴格達。

年輕男孩懷抱著屈辱的祕密,想讓全世界看見他的怒火——可是,為什麼不是所有人都願意加入聖戰?為什麼復興族人的榮譽,卻得躲躲藏藏?如果毀滅不能帶來新生……他還有其他選擇嗎?

這本書逼迫我們正視暴力的發生,讓人不寒而慄,看見暴力是如何影響著普通人。沒有多少作家勇於探討《巴格達警報》故事中的議題,這本書的筆調正如卡黛哈之前作品般的強硬,深入探究人性本質,並告訴我們,即使是在最恐怖的情況下,人類還是能表現出善良的一面。

關於當代東方三部曲,作者卡黛哈作了以下的論述:

「我的作品被譯成四十多種語言,我到過許多國家,遇見各行各業的人,無論我走到哪裡,總被問及:『這個世界怎麼了?我們該往何處去?這些野蠻殘忍的行為,到底是怎麼一回事?』我的小說回答了這些疑惑,幫助那些亟欲追根究柢的人。透過這些小說,讀者得以獲得一些概念,他們從而握有通往當代伊斯蘭現象與文化衝擊之鑰,透過我所提供的真相片斷,讀者可以自行拼湊,還原部分圖像。」

本書特色

卡黛哈在2006年接受一家德國電台訪問時提到:「西方國家用自己喜歡的方式去詮釋這個世界,同時還發展出一套能夠配合自己世界觀的理論,但那些理論無法完全反映現實。身為一個回教徒,我建議西方世界要用新的視點去看待阿富汗人、宗教狂熱主義以及宗教苦難。西方的讀者往往只碰觸到問題的表面,而我的小說《喀布爾之燕》給了他們一個機會去了解問題的核心。狂熱主義對所有人來說都是威脅,我的貢獻在於促進讀者們理解狂熱主義的原因和背景,然後或許狂熱主義就能因此受到控制。」

Brand Slider