鋅皮娃娃兵:聆聽死亡的聲音(諾貝爾文學獎作品,限量燙金簽名版) | 拾書所

鋅皮娃娃兵:聆聽死亡的聲音(諾貝爾文學獎作品,限量燙金簽名版)

$ 379 元 原價 480

那些母親,在墓地裡講述自己孩子的故事,彷彿他們還活著,而不是被鋅皮棺材送回的屍體.......


依據最新版本直譯,全球唯一完整中文版
2015諾貝爾文學獎系列作
百年第一人記者文獻文學獲獎
作品授權52個國家,翻譯成47種語言
台灣版限量作者燙金簽名

「我不知道,我們這一代人從那場沒有人需要的戰爭活下來,將來會怎樣。請不要提到我的名字。我什麼也不怕,但我不願意被留在這段歷史裡。」

她的文字為時代的苦難與勇氣發聲

亞歷塞維奇童年生活的村莊中沒有任何成年男性,只有女人和孩童,因為男人都在戰場上犧牲了。從那時起,她就習慣傾聽,傾聽那些婦女述說的故事,傾聽關於死亡的聲音,她將這些故事轉化成文字。因為她相信如果沒有人記錄,很快就會被忘記,而這世界上需要有人為人類的情感歷史留下紀錄,需要有人為他們發聲。本書她即時記錄一場失敗的戰爭,一場被人民否定的戰事,並在戰爭結束後兩年內立即出版,為的就是不讓世人遺忘。

為何人類永遠無法自戰爭脫身?

二戰之後,不過三十年,蘇聯在1979年投入一場長達十年的戰爭。當時數萬年輕人受政府鼓舞、欺騙投入戰場,最終落得「鋅皮裹屍」的下場。母親只能看著裝在鋅皮棺材中的孩子,無法相信她生命中的「小太陽」就此消逝。

這些年紀大多不到二十歲的大兵,即便自戰場上生還,也幾乎無法過正常人的生活,他們習慣用槍桿子解決問題,不順己意,那就把人一槍斃掉。戰場生活影響了他們的行為,改變他們心性,他們卻只能延續來自戰場的恐懼……

當戰爭的正義被質疑,沉痛的母親無法相信被稱為「英雄的兒子」竟然是在前線殺人如麻的劊子手。為國家、為革命獻身戰場,為何如今得引來指責,不過是履行人民的義務罷了,不是嗎?軍人身份讓這些退役大兵遭受鄙視,招來臭名。在這場長達十年,卻無人需要的戰爭裡,誰是應該負責的人?

特別收錄「對《鋅皮娃娃兵》的審判」

原書出版後三年,作者亞歷塞維奇遭到控告,一些人站出來指責她的書歪曲事實。針對這些控訴,當時有人認為是再次興起的共產勢力操縱人心的結果。台灣版特別收錄這段法庭紀錄和社論、媒體投書等各方立場言論,有指責有支持,集合當時各種的聲音。使人不僅看到戰爭中不同的面向,更讓人看見當時人如何面對戰爭責任、怎麼面對記憶傷痛,是逃避或是勇於承認,他們的選擇依據利益、名聲、自我欺騙或是……

Brand Slider