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靈的故鄉
赫塞,一個真正為文學而生的作家。在他八十五年的漫長生涯中,他總是讓自己沉湎於青少年的歲月中心,一心一異地描寫他熱切的願望以及歡樂悲哀和迷惘煩惱,追蹤自己的心靈途徑。
綜觀赫塞的作品,「童年」和「故鄉」可說是他的兩大題材,此二者是和平幸福的樂土,同時也意味著他們是分裂和苦惱的開始。以赫塞而言,他在執筆《鄉愁》之前,已經蘊含著對生存的深刻苦惱以及現代文明社會的敏銳懷疑,於是極力去追求他的「故鄉」。
本書是一九四六年諾貝爾文學獎得主赫賽成名之作,也是他的作品中感人最深的一部。描寫一位生長在阿爾卑斯山的少年佩達,從少年以至青年的諸多精力與心靈的徬徨。
《鄉愁》一書辨識最能表示他這種心路歷程的作品,也可說是他經過青春期的彷彿後所獲得的結論。但這裡的「故鄉」,並不是指地上的某一點,而是「心靈的故鄉」的意味。他所揭示的主題,雖稍嫌嚴肅些,但這也正是本書所以能夠讓人深思靜醒的主因。
作者簡介
赫塞
德國詩人、文學家。一八七七年生於南德,終身以寫作為職志,他的作品充滿了抒情的詩意美。十三歲時就立志要當詩人。十五歲時,為了醫治精神上的痛苦而休學,意圖自殺,未遂。一八九九年自費出版第一本詩集『浪漫之詩』。
一九0四年,『鄉愁』一書出版,深獲好評,由此奠定了他新進作家的地位。一九四六年,接受哥德獎,又榮獲諾貝爾文學獎,一九六二年因腦溢血去世。
赫塞是一位鄉土藝術家,熱愛祖國,但在納粹執政時期,一能安居在祖國,而流浪在外,與托瑪斯.曼同為二十世紀德國文學界的奇葩。作品中充滿著懷鄉之思,且表現了他特有的理想與見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