他談的是觀看,但讀完之後你會懂藝術。彷彿一部電影,穿越由圖像組成的人類大歷史。
從第一個在洞窟壁上留下手掌印的人開始,到拿起畫筆作畫的畫家們,再來是用攝影機拍下世界的藝術家,到如今是人手一機隨時都在拍照、製作各式各樣的圖像並分享的盛況,再來會是什麼?這些圖像是如何突破地域、文化與時間的界線,影響著全人類看待世界的方式,相互交織成一張不可獨立存在的視覺網絡?
將時間與空間以平面媒材捕捉起來,是人類永遠的衝動。因為我們從不停止「觀看」。
七百年前的溼壁畫,如今看起來相當「迪士尼」;十六世紀的義大利畫家卡拉瓦喬發明了經典的好萊塢式打光;《北非諜影》裡的英格麗.褒曼看起來就像是提香筆下的抹大拉的瑪莉亞;日本浮世繪裡的海浪出現在《木偶奇遇記》……
「跨世紀繪畫大師」大衛.霍克尼(David Hockney)與英國知名藝評家馬丁.蓋福特(Martin Gayford)橫跨東西方藝術三萬年,用三百張人們認為已熟知的傳世名作,帶領讀者走入前所未見、別具啟發的藝術時空之旅。
繪畫是不朽的創作形式,在不同時空背景與技術發展下轉變樣貌。世界在人們的眼中,或透過感官,或透過光學,在不同大師的詮釋下被以各種方式「壓扁」於平面。而這些「敘述所見之物」的作品,又回過頭暗示人們該如何觀看世界。這綿密的視覺輪迴,絕不是傳統藝術史的範疇所能表述。透過兩位大師級作者的精采對話,我們得以重新認識繪畫、攝影、電影甚至雕塑、劇場等視覺藝術,也開始明白它們的精神與價值。
何謂真實,而何又為虛構?你是否寧可相信鏡頭,也不相信自己的眼睛?讀過本書,你將重拾「觀看」的技能,無論是觀看世界、欣賞繪畫,或是看一場電影,都將會有全新的收穫與感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