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九七○年代開始,林葆家、吳讓農、邱煥堂等前輩陶藝家,因不同因緣與背景,為台灣點燃了陶藝薪火,同時也在一些媒體的推波助瀾之下,如《藝術家》雜誌宋龍飛的「陶藝論壇」、邱煥堂的「陶藝講座」等,將作陶風氣延燒了起來,迄今卅幾年,仍讓一些優秀的陶藝家持續栽進土堆,燃燒心中的光與熱。這些陶藝工作者始終與環境對話,與土地、社會、歷史對話,爐火燄燄地燒,人漸漸地老,而爐火純青的藝術也慢慢地展現。
綜觀台灣這幾十年來的陶藝發展,可以見到作陶者的心境,與社會的變遷,這些陶藝作品所建構的意象與歷史意義,已在台灣慢慢發酵,而形成文化符號。文建會從五○年代晚期到八○年代活躍的陶藝家中,推舉出吳讓農、陳佐導、孫超、王修功、張繼陶、蘇世雄、曾明男、游曉昊、范振金、李永明、蔡榮祐、劉良祐等十二位列入「台灣現代美術大系」之《傳承經典陶藝》專書,他們目前仍多是在創作崗位的前輩藝術家,有些來自學院,有些無師自通,也有些師承民間陶藝教室,每位皆因不同的生活背景與機緣燒出各具生命特色的作品。這十二位陶藝家在傳承經典陶藝部分,啟開純藝術創作之先河,也為台灣陶藝發展歷史豎立一里程碑。陶藝得以納入台灣現代藝術史中而有其不可取代之處,他們的努力實功不可沒。
綜觀台灣這幾十年來的陶藝發展,可以見到作陶者的心境,與社會的變遷,這些陶藝作品所建構的意象與歷史意義,已在台灣慢慢發酵,而形成文化符號。文建會從五○年代晚期到八○年代活躍的陶藝家中,推舉出吳讓農、陳佐導、孫超、王修功、張繼陶、蘇世雄、曾明男、游曉昊、范振金、李永明、蔡榮祐、劉良祐等十二位列入「台灣現代美術大系」之《傳承經典陶藝》專書,他們目前仍多是在創作崗位的前輩藝術家,有些來自學院,有些無師自通,也有些師承民間陶藝教室,每位皆因不同的生活背景與機緣燒出各具生命特色的作品。這十二位陶藝家在傳承經典陶藝部分,啟開純藝術創作之先河,也為台灣陶藝發展歷史豎立一里程碑。陶藝得以納入台灣現代藝術史中而有其不可取代之處,他們的努力實功不可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