為了呈現台灣「現代造形陶藝」的發展脈絡,本書涵括了十一位在一九五五年之前出生的台灣陶藝家,介紹這幾位資深及中堅輩陶藝家們的創作歷程以及風格演變,希望能藉此編織出現代造形陶藝雖然緩慢,卻豐富多元的發展過程。
這十一位陶藝家每人在創作理念與風格表現上各有不同,筆者將之區隔為:傳統器形的變革,如李茂宗、陳實涵、楊文霓,作品由傳統衍伸,仍保留著陶作為容器的狀態,但在造形上更加自由與注重表現性;李茂宗「破形而立」,企圖顛覆傳統拉坯造形,陳實涵堅持用手形塑、不拉坯、不對稱,楊文霓將「傳統」轉化為自己的造形語言,在古典中注入新意。陶藝作為抽象造形者,如:楊元太、馮盛光、姚克洪、劉鎮洲,陶成為抽象雕塑的媒材;楊元太的作品是自我精神與生活的呈現,馮盛光的作品乾淨而純粹,姚克洪的作品富有文學性,像是一首首充滿韻味的小詩,劉鎮洲的作品則反映了自然山水。以陶藝來傳達社會關懷者,如:邱煥堂、連寶猜、許偉斌;邱煥堂以作品表達對社會與生態的人道關懷,連寶猜作品所蘊含的故事像是一個個警世的寓言,許偉斌則是以作品來諷諭社會現象。由寫實到超現實的陳景亮,以陶擬真,以裝置的手法呈現出超現實的境界。
這十一位陶藝家每人在創作理念與風格表現上各有不同,筆者將之區隔為:傳統器形的變革,如李茂宗、陳實涵、楊文霓,作品由傳統衍伸,仍保留著陶作為容器的狀態,但在造形上更加自由與注重表現性;李茂宗「破形而立」,企圖顛覆傳統拉坯造形,陳實涵堅持用手形塑、不拉坯、不對稱,楊文霓將「傳統」轉化為自己的造形語言,在古典中注入新意。陶藝作為抽象造形者,如:楊元太、馮盛光、姚克洪、劉鎮洲,陶成為抽象雕塑的媒材;楊元太的作品是自我精神與生活的呈現,馮盛光的作品乾淨而純粹,姚克洪的作品富有文學性,像是一首首充滿韻味的小詩,劉鎮洲的作品則反映了自然山水。以陶藝來傳達社會關懷者,如:邱煥堂、連寶猜、許偉斌;邱煥堂以作品表達對社會與生態的人道關懷,連寶猜作品所蘊含的故事像是一個個警世的寓言,許偉斌則是以作品來諷諭社會現象。由寫實到超現實的陳景亮,以陶擬真,以裝置的手法呈現出超現實的境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