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承寬與德國有機建築 | 拾書所

李承寬與德國有機建築

$ 360 元 原價 400
紀錄一位 在台灣目睹歐洲現代建築發展的見證人 李承寬

有機的議題是變動的,具有時空性格。在檢驗50年代的德國有機思想在李承寬的轉換過程中的建築實踐時,相仿的,如今在世紀交接的台灣應以什麼樣的「有機」態度思考台灣地域建築的走向,是身在台灣的建築人值得深思的課題。

「有機」形式概念是從生物學領域引借,建築實證上很難界定,是部份與整體的和諧,與自然的過程等概念聯繫在一起——出生、成長及死亡。

一開始建築學者分析自然與建築的關連性定義有機,從「機能」出發。首先19世紀中提出機能與形之對照,以自然類比建築,強調建築應回歸自然法則以尋找「有機之美」而延伸「形隨機能」的理念,此為機能主義思想源頭,後來影響蘇利文、萊特。

李承寬以德國有機理論「本質」的觀點出發,20世紀初建築的本質即是「機能」,換句話說就是李承寬以生活內涵,打破西方自人文藝復興起以「美」為建築道德的本質觀。

20世紀的機能切入建築領域,「自然」成為一思考的向度。李承寬是將這思考向度轉化體現最明晰的人,「自然觀」抽象思維的介入,改變人與自然的關係,建築由自然發生,人與自然水乳交融,新時代生活模式恰與自然結合,自然由抽象思考又回到自然物的狀態。

借用林園特質將自然形態具象轉化而移入室內,使時空—自然—人緊密連結在一起,這樣混雜的空間形態中國早已體現,天人合一的宇宙觀、及木造輕支架的構築方式,有機的思想對中國來說是很自然的,這與固有的思想哲學及構造形態有密切的關連。

李承寬將東西方的本質、機能、自然、時空統合觀之,將對宇宙的哲學駕馭轉換成建築觀,實踐有機哲學建築形象。

「住宅不但界定人與人的關係而且界定人與自然的關係。」——C.K.Lee

Brand Slider