到「京都」你都去了哪裡?
每年有5,200萬人次前往旅遊,寺廟中的「枯山水」庭園是熱門觀賞重點!
但面對石頭、細沙,你真的有看出什麼嗎?
日本人難以言說的「侘寂」,李歐納·科仁用《wabi-sabi》介紹給你;
本書他以礫石、細沙帶領我們遊歷日本美學之境,
讓你比大部分的日本人更懂京都的「枯山水」庭園!
翻開本書,日本「枯山水」庭園不再是只可意會、不可言說的神聖所在。
你是否有過一個念頭──光腳跑過「枯山水」中用細白礫沙所刷耙出的美麗花紋?這種脆弱美麗的園林不免讓人有破壞它的想法,本書作者遊賞京都園林時多次目睹這類插曲,年輕女性想折服友人,把赤著的腳跟深深踩進剛掃過的細沙地;中學生禁不起同學出言相激,在耙整過的沙地上狂奔。如此脆弱又誘人破壞的設計,如何保留百年?一定有什麼原因才需要不辭辛勞的維持這易逝的美麗!
巨石、石礫、細沙,這些無機素材組合而成的枯山水,不帶一絲草木的庭院設計,透過耙刷使礫石與沙成現代表自然界「水」的紋路,與大石一同成為山水意象,安置靜謐禪院之中——神秘的東洋文化、日本禪宗思想,都與它有著說不清、道不明卻緊緊聯繫的印象。但這獨特風格是誰創造的呢?除了美一定有它必須存在的原因吧?若問大部分日本人枯山水的起源,除了歷時太久無法追朔之外,我們無法得到明確答案,若詢問如此脆弱的設計,為何苦苦微持,也並非能清楚回答。
以《wabi-sabi》帶我們理解日本大和美學思想的李歐納·科仁,透過本書引導我們將目光從庭院中明星亮點的巨石,移往並聚焦於細小的礫石與沙上,從中見微知著,以〈無石〉、〈非禪〉、〈或為藝術〉、〈後設園林〉四個章節層層遞漸,細細爬梳日式庭園與日本禪宗、現代藝術、中國庭院藝術之間的影響與關聯。細沙不再是營造美感的「玩意兒」,一切都變的有跡可循。
在臺灣,我們的生活習慣、流行品味都深深受到東洋文化影響,透過科仁,我們拉開地域上的距離,用一個西方人的視角,條理分明的觀察眼前風景。我們期待給予喜愛日本文化的讀者,認識日本庭園藝術的有用觀點。
如果你曾在日本的古寺名園中靜靜欣賞,卻無法在遊客手冊或網路上瞭解更多;或你未曾前往、但心之所向,本書藉由多幀影像與文字紀錄,帶我們從紙頁間遊覽日本京都,透過《礫石與沙》獲得一種分析文化的方法。
每年有5,200萬人次前往旅遊,寺廟中的「枯山水」庭園是熱門觀賞重點!
但面對石頭、細沙,你真的有看出什麼嗎?
日本人難以言說的「侘寂」,李歐納·科仁用《wabi-sabi》介紹給你;
本書他以礫石、細沙帶領我們遊歷日本美學之境,
讓你比大部分的日本人更懂京都的「枯山水」庭園!
翻開本書,日本「枯山水」庭園不再是只可意會、不可言說的神聖所在。
你是否有過一個念頭──光腳跑過「枯山水」中用細白礫沙所刷耙出的美麗花紋?這種脆弱美麗的園林不免讓人有破壞它的想法,本書作者遊賞京都園林時多次目睹這類插曲,年輕女性想折服友人,把赤著的腳跟深深踩進剛掃過的細沙地;中學生禁不起同學出言相激,在耙整過的沙地上狂奔。如此脆弱又誘人破壞的設計,如何保留百年?一定有什麼原因才需要不辭辛勞的維持這易逝的美麗!
巨石、石礫、細沙,這些無機素材組合而成的枯山水,不帶一絲草木的庭院設計,透過耙刷使礫石與沙成現代表自然界「水」的紋路,與大石一同成為山水意象,安置靜謐禪院之中——神秘的東洋文化、日本禪宗思想,都與它有著說不清、道不明卻緊緊聯繫的印象。但這獨特風格是誰創造的呢?除了美一定有它必須存在的原因吧?若問大部分日本人枯山水的起源,除了歷時太久無法追朔之外,我們無法得到明確答案,若詢問如此脆弱的設計,為何苦苦微持,也並非能清楚回答。
以《wabi-sabi》帶我們理解日本大和美學思想的李歐納·科仁,透過本書引導我們將目光從庭院中明星亮點的巨石,移往並聚焦於細小的礫石與沙上,從中見微知著,以〈無石〉、〈非禪〉、〈或為藝術〉、〈後設園林〉四個章節層層遞漸,細細爬梳日式庭園與日本禪宗、現代藝術、中國庭院藝術之間的影響與關聯。細沙不再是營造美感的「玩意兒」,一切都變的有跡可循。
在臺灣,我們的生活習慣、流行品味都深深受到東洋文化影響,透過科仁,我們拉開地域上的距離,用一個西方人的視角,條理分明的觀察眼前風景。我們期待給予喜愛日本文化的讀者,認識日本庭園藝術的有用觀點。
如果你曾在日本的古寺名園中靜靜欣賞,卻無法在遊客手冊或網路上瞭解更多;或你未曾前往、但心之所向,本書藉由多幀影像與文字紀錄,帶我們從紙頁間遊覽日本京都,透過《礫石與沙》獲得一種分析文化的方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