卡巴內爾:法蘭西學院派大師 | 拾書所

卡巴內爾:法蘭西學院派大師

$ 432 元 原價 480
法蘭西學院派大師卡巴內爾生涯與代表作品介紹
追溯其集優美、和諧與純淨於一體的繪畫語言


1860年代,法國浪漫主義大師德拉克洛瓦(1798-1863)、古典主義巨匠安格爾(1780-1867)先後去世,高度教養支撐的「歷史畫」傳統逐漸走向衰退,以學院為中心的畫家繼之而興,卡巴內爾、布格羅、傑羅姆、梅松尼爾等成為代表畫家,其作品維持畫面的美學,呈現新的市民社會的趣味。

亞歷山大.卡巴內爾(Alexandre Cabanel, 1823-1889)1840年前往巴黎進入美術學院,師事畢柯特;1845年以〈法庭中的基督〉獲得羅馬大獎赴羅馬留學五年;回到法國後,他在巴黎美術學院擔任教授,創作〈摩西之死〉(1850)、〈奧賽羅〉(1858)等一系列作品,精確的構圖與細節的處理,受到好評。

1863年五月巴黎舉行的官方沙龍展中,卡巴內爾的一幅裸女畫〈維納斯的誕生〉獲得極大成功。這幅畫取材自希臘神話中維納斯誕生自海中泡沫的故事,天空出現五位飛翔的天使,維納斯傾斜的髖部與迂迴的曲線,顯示安格爾對他的影響。畫一展出就達到空前的成功,不僅拿破崙三世隨即買下此畫,頒給畫家榮譽勳章,還讓他選入法蘭西學院院士。評論家也認為「畫中的維納斯,姿勢呈現巧妙的韻律感,愜意和高尚趣味的人體曲線,青春而富有生氣的胸脯與完美輪廓的臀部,總體感覺和諧而純淨。」卡巴內爾被稱為法蘭西學院派大師,他去世後,家族捐贈三十九幅油畫和塑像及私人文物給卡巴內爾故鄉蒙彼埃法伯美術館,今天該館已成為保存卡巴內爾藏品最完整的美術館。本書為其生涯與代表作品介紹,以各時期的畫家事蹟與作品圖版,欣賞其在法蘭西學院派羽翼下的優美繪畫語言。

Brand Slider