傅抱石屬於「天才型」的畫家,每幅作品都有個人傾注於筆端的才情和激情,在作畫進入最後階段,逐步收拾,整理細節,意猶未盡之際,他常在畫上蓋一方「往往醉後」的印章,寓意「往往醉後見天真」,這動作同時點出了他的生活、創作習慣。傅抱石欣賞魏晉士大夫嘯傲狂狷、放浪形骸的模樣,仿佛有種不可一世的氣概。的確,在他看來,「一幅畫應該像一首詩,一闕歌,或一篇美的散文。因此,寫一幅畫就應該像作一首詩、唱一闕歌,或做一篇散文。」
傅抱石筆下營造的詩情畫意,「淡而有味,湛而彌深,自視自造之美,高朗清澈而具深湛之力」,直至今日,仍籠罩於世界各地,早已成為廿世紀藝術史廣泛討論的對象、展會的焦點、甚至藝術市場的巨星。
上舉這些不可思議的神話,無一不和傅抱石的人格有關。回到1960年代,曾與傅抱石相交、相契的知己宋振庭眼中,「傅抱石是三個因素構成的:首先他是大學者、大詩人。學者的冷靜(科學)、詩人的情感、畫師的筆墨。中國歷史上的畫家,凡能佔有這三條的,才能使中國美術史發生轉折,沒有任何一個例外。」
多年後的今天,策展團隊有系統地將傅抱石之畫作組織編排於本書呈現。《傅抱石──華人百年巨匠系列》旨在透過專書出版,自覺地擔綱「文化載體」的使者,讚頌這位天才的神話,引起更多人對傅抱石藝術的關注,呼喚你我對他的熱情。本書如同一座具體而微的「傅抱石博物館」,通過專文以及各篇對展品的介紹和詮釋,為廿一世紀認識傅抱石之藝術提供更多可供挖掘、深入的材料,盼能有力地回應他在創作之際傾注才情和激情的瞬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