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書圖片,係由美籍基督教長老教會傳教士薛培德(Barry Schuttler)所拍攝。他於1960年來台,參與美援物資的農村救濟活動,由於他個人對攝影的熱愛,利用閒暇時拍攝了大量的台灣景觀,照片也提供給美國教會刊物刊載。1960至61年的短短一年內,他足跡遍及屏東、高雄、宜蘭、台北、中部橫貫公路、金門等地,留下三千餘張底片。
薛培德(Barry Schuttler)並非專業攝影家,而只是以一個報導攝影者的角度,來記錄台灣當時的生活面貌。但這一批照片卻顯示了一個熱愛台灣的人,用他樸素的鏡頭,捕捉台灣的生命容顏。包括了農村的生活、稻田的耕作、收割的田野、婦女與兒童的面容等等,都留下真實的記錄。
相較於台灣攝影家,這些當時的生活記錄可能太過平凡無奇,而不覺得有按下快門的必要。但現在回顧,我們才知道這些景象早已消失,成為永遠無法追回的記錄。薛培德的照片之所以珍貴,恰恰是他留下台灣最平凡的生命容顏。
本書照片是由文史工作者徐宗懋整理提供,並徵求詩人吳晟、詹澈、陳填、楊渡的同意,引用他們的詩文,讓這些照片,有了更感性而動人的表現。
薛培德(Barry Schuttler)並非專業攝影家,而只是以一個報導攝影者的角度,來記錄台灣當時的生活面貌。但這一批照片卻顯示了一個熱愛台灣的人,用他樸素的鏡頭,捕捉台灣的生命容顏。包括了農村的生活、稻田的耕作、收割的田野、婦女與兒童的面容等等,都留下真實的記錄。
相較於台灣攝影家,這些當時的生活記錄可能太過平凡無奇,而不覺得有按下快門的必要。但現在回顧,我們才知道這些景象早已消失,成為永遠無法追回的記錄。薛培德的照片之所以珍貴,恰恰是他留下台灣最平凡的生命容顏。
本書照片是由文史工作者徐宗懋整理提供,並徵求詩人吳晟、詹澈、陳填、楊渡的同意,引用他們的詩文,讓這些照片,有了更感性而動人的表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