八個日本的美學意識 | 拾書所

八個日本的美學意識

$ 411 元 原價 520

「為美而生的日本人—
將生活一切準則交託在秩序感與美學意識底下,
甚至可以說,日本人為了追求美之極致,連喪命也在所不惜。」

 

● 日本設計界達文西黑川雅之
● 建築、室內設計到工業設計⋯⋯跨領域設計大師
● 本書為其第一本在台灣出版發行的代表著作

並列的八個關鍵詞、八個深植日本文化的美學意識:「微」、「並」、「氣」、「間」、「秘」、「素」、「假」、「破」—彼此相互為前提,也彼此互補。

本書同時是黑川雅之對自我潛行探索「藝術是什麼?」的論證與整理。從八個視點出發,進入日本建築、都市規劃、設計、茶道、繪畫、家具器物、服裝、文學、社會文化、人與自然的關係等面向,對比西方世界觀,啟發反轉思路,剖析獨特的日本美學邏輯。

● ● ● ●八個日本的美學意識 ● ● ● ●

「微」:美學意識中的首要概念。日本人相信身體最原始的感動,珍惜眼前瞬間並相互體諒。舉例藉由茶室主人的位置與庭園借景的設計,展開視線延展的宇宙觀照,從「現在」、「這裡」、透過「自己」的位置與感受來理解世界。由細微處掌握並體現全體。

「並」:基督教與佛教宗教觀可並列共存於日本、同時擁有漢字、平假名與片假名三種書寫系統並行,由此可看出日本人喜好並施行「並」的思維。從古至今日本人一方面保持著自我為獨立個體,一方面又因為「恥的意識」小心翼翼顧及他人感受,此種在競爭中尋求共存與調和的「並」的思想,似乎也最合乎現在社會的需要。

「氣」:日本城市即是由氣場所打造的「聚落」。從人與物到建築空間都有非物理性的、「氣」的存在。存在宇宙其中的人、自然界的樹木花草與大小物體都不斷向外散發生命能量,即為「氣」,為的是要和宇宙維持一體感。「氣」是促使著宇宙整體調和的關鍵所在。

「間」:日本美學意識的核心。從繪畫來看,「間」以「留白」呈現;在音樂裡,「間」化身為餘韻。無實體存在的「間」,必須理解前述的不可視之「氣」、並捨棄了「整體」的概念、能覺察「細節與細節」之間的關係,也就能夠察覺並感受「間」之韻味。

「秘」:把某部分隱藏起來以誘發觀者創造力的逆向思考。以長谷川等伯的〔松林圖〕為例,屏風上的構圖留白處創造「間」的餘韻,也召喚著觀者的想像力,令觀者繼續展開無邊無盡、延展無限的豐富創造性,最後停留觀者的腦海中的是獨一無二的繪畫作品。另,例如在視覺設計上,「陰翳」與「逆光」也是呈現「秘」的必要條件,幽暗微光使得陰翳的魅力閃耀動人。

「素」:保持本色最為美麗。好比日本傳統房屋喜好使用木材、竹、泥土與紙張等天然素材作為建材,隨時間更迭,展現風化美感的斑駁事物,成就了日本獨特的侘寂(wabi-sabi)美學。另從傳統和服到三宅一生從「一塊布」為起點的服裝設計等「原型」的創造,也流露著「素」美學。

「假」:日本人觀念中沒有絕對的生與死,生或死皆為歷程中一閃即逝、不斷重複的形式,深信「人生的一切都是幻影」,也就好比現在的房子和正在過的人生是虛幻的、是「假」的,而日本人全面接受這個世界本就被支配在宇宙自然法則之下的事實,生命歷程不斷輪迴轉生。日本傳統房屋室內僅用拉門或屏風區分空間使用,即便仍有客廳、茶室、餐廳等區分,一切仍為暫時的、「假」(借)的用途,隨時可以調整改變,此融通無礙的思想即來自「假」的意識。

「破」:謹記傳統的基本原則,進而捨棄框架、探索其他更多的可能性即為「破」。茶聖千利休的一生奉獻給茶室建築形式的改革和文化:他提出了左右不對稱的空間規劃、小而美的草庵型態建築,可謂實踐了「破」的主張。又好比將前述七個美學意識融入了自己的思考並加以破壞,如此的「破」,方能成就出日本人的究極之美。

● ● ● ● ● ● ● ●

黑川雅之從自己的內心深處探索日本人的美學意識,以上述八個富含力量的漢字訴說其發現,藉由本書,期望台灣的讀者也能深入理解黑川雅之心中的獨特日本美學。他認為日本文化源頭根柢深受印度與中國的影響、再依著日本風土氣候發展出特殊的美學觀,而唯有瞭解「我們到底是誰」的深度文化價值,即是在找出對於未來的指引。

Brand Slider