尋找一抹藍:與自然共生的藍染記憶 | 拾書所

尋找一抹藍:與自然共生的藍染記憶

$ 345 元 原價 460

如果許久不曾抬頭看天空那片藍,
請別再錯過腳下土地孕育出的,那凝簡素雅的一抹藍。


「卓也」──向土地扎根,向生命取藍,向生活致敬。
承繼傳統‧友善環境‧創新染藝,這一種「藍」得來不易!


用心復育消失一甲子的藍草。
「那是什麼?為什麼那家人不跟大家一樣種水稻、黃麻、甘蔗?」
大人總是隨意地回說:「那是梔子,聽說種來外銷做染料的。」
不久,那片梔子園被砍光改建了房子,徒留餘香在那鄉野田間和記憶深處。
及長,進入農專就讀,主修的專業科目就是農藝學,農藝作物分類中就有染料作物,如:山藍、蓼藍、梔子……除了簡單的名詞解釋,老師並沒有多做說明,因為這些植物都是早就不存在的經濟作物……

將大自然的顏色染進一塊布。
幫我們做產地溯源的陳孟凱博士在聽我講解藍染過程後,一再地重複詢問一件事:「三十遍?你們真的染三、四十遍以上?」
在染工坊裡,每一塊出產的布,為了強化色澤的飽和度及堅牢度,這樣的次數在我們來說是理所當然、自然不過的事,但旁人聽來卻是如此震驚與不可思議。

熱誠的職人魂,質樸有力的藍手掌。
指甲染上藍時,非得要等到新指甲長出來才能將色素代替掉;麻煩的是,外出用餐時雙手一攤開,旁人看了會露出異樣的眼光,因此女性同仁還是會戴上手套。至於老師傅們為了手感更好,大概就是直接下手了。

怎能讓那一抹暗香似有若無地殘存於鼻間,
讓那一抹藍飄飄忽忽地殘留在腦海深處?
我的植物染色記憶被喚醒後,從上溪頭採藍草、打藍、製靛到建藍染缸、藍染技法到藍染及後續的商品開發,在馬芬妹老師無私的教導傳承下,讓我義無反顧地走向這條不歸路。
——卓也藍染創辦人 鄭美淑

Brand Slider