雜技,本為一切遊戲技藝的總稱,歷代以來有著「散樂」、「角觝」、「百戲」、「雜戲」、「把戲」、「雜耍」與「雜爨」等不同名目,歷經 不同朝代文化氣韻的滋潤,遂烙印出各時代特有的風華品貌。源起於狩獵農牧、部落戰爭、宗教祭儀、樂舞遊戲等先民文化的雜技,與人民的生活習俗與情感信仰緊密依附,因此無論在各種宴饗、祭祀與社火等活動場合中,都可見到其熱鬧繽紛的技藝展演,不僅提供了其他藝術門類孕育的溫床,相對地也廣為各藝術門類所汲取涵化。如戲曲早期便是在角觝百戲的搖籃中孕育成長,到吸收涵養其它的藝術門類,轉化成形為唐宋小戲與宋金雜劇院本,繼而成熟茁壯為南戲北劇的體製劇種,再進而衍生成為地方戲曲劇種的核心要素等不同時期,戲曲與雜技形成了源流孕育、參雜交集、應用結合、轉化提煉到衍生發展等關係網絡,且具體展現在形式結構、表演技藝、舞美穿關與題材創作等層面之中。
本書以「古代雜技/當代遊藝」作為學術研究的聚焦點,從源流史論、劇壇生態、劇種特質、劇作文本、舞臺藝術及田野圖像等層面,剖析探究雜技與戲曲之間不可胥離的密切關係,試圖開發另類戲曲演出史的書寫策略,建構「中國百戲競陳演劇傳統」的論述體系。
本書以「古代雜技/當代遊藝」作為學術研究的聚焦點,從源流史論、劇壇生態、劇種特質、劇作文本、舞臺藝術及田野圖像等層面,剖析探究雜技與戲曲之間不可胥離的密切關係,試圖開發另類戲曲演出史的書寫策略,建構「中國百戲競陳演劇傳統」的論述體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