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董橋2010年最新作品!
掐絲琺瑯元代末年從阿拉伯傳進中國。阿拉伯人信回教,蒙古人稱阿拉伯為大食,明初《格古要論》於是稱掐絲琺瑯為「大食□」、「鬼國□」,後來稱「法藍」、「法朗」,明末清初小牛說的《春明夢餘錄》改叫「琺瑯」。聽說十五世紀明代景泰年間藍地掐絲琺瑯色溫質潤,「景泰藍」大名大紅,掐絲琺瑯隨之也叫景泰藍。古玩行裡都愛說明代燒造技術還不完美,掐絲琺瑯釉面多氣孔多污染多臘補,要到清代才大有改進:「其實,清代掐絲琺瑯儘管釉質更見鮮亮,氣孔和傷缺依然不少,那是歲月的印記。真的光滑無瑕反倒擔心是新仿的了!」不少明清琺瑯器,確然都帶著許多氣孔和零星的小傷缺,而且跟故宮的藏品一樣,都是些茶罐、酒盞、提籃、花觚、花插、梅瓶、香爐、圓盤、龍尊,偶然見過一兩件小小的齋戒牌、香囊、葫蘆佩件,都不便宜,當然也都算不得是文房清玩。
本書是董橋今年最新作品,其中著墨最多的是作者和沈從文先、張充和女史的書畫因緣,讀來令人愛不釋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