琉璃工房創辦人、金馬獎及亞太影展最佳導演
張毅 寫給文化的最後情書
我的心裡不自在,所以,我做自在。
一身不拘,無聲,無光,無色,
又隱隱有聲音有光自裡傳出,
自在不自在?
生命,有些事,是一目了然的,有些並不。
每個人就一步一步地朝前走,
一路上,多少恐慌,多少疑惑,
很少事情是明明白白的。
而他,透過文學,透過電影,透過琉璃,透過藝術,
一點一點地知道了生命。
電影十一年,琉璃工房三十多年。
對電影,張毅曾在一種馬不停蹄的情況朝前行,他自問:「這個虛幻如夢的世界,我是不是一直都清醒著?」
對琉璃,他說:「我們說我們賣房子、抵押房子,如何壯烈地研究開發這個玻璃粉的脫蠟鑄造法,但是,我們終究對於傳統,是無知的。」所以他不斷追尋,去到所有跟玻璃有關的城市,總想把一切做到極致。
對人生,他說:「我第一次知道我有高血壓的問題,還完全不知道高血壓到底是怎麼一回事。」他很快了解,「原來,跟死亡有關。我那年十九歲。」但問他一生最關心的事:「生,能愛,死,無懼。」
所以他感到迫切,每一件他努力做的工作、他致力投入的文化傳承,是希望能夠讓這個社會的態度改變,讓這個社會的價值觀念提升,讓我們有信仰。
本書精選張毅三十二篇文章,有他把事情做到極致的信念,有他沉浸文學與戲劇的世界,有他透過藝術看人生,以及他對生命的思索。
我們從中看到一個精采的藝術家,在電影裡、在琉璃裡追尋掙扎,而換來自在的前行。
我們相信藝術,是因為藝術跟人有關,
無論是一種思想,或是一種情感,
終究是一個人對於宇宙、對於生命的表述。──張毅
張毅 寫給文化的最後情書
我的心裡不自在,所以,我做自在。
一身不拘,無聲,無光,無色,
又隱隱有聲音有光自裡傳出,
自在不自在?
生命,有些事,是一目了然的,有些並不。
每個人就一步一步地朝前走,
一路上,多少恐慌,多少疑惑,
很少事情是明明白白的。
而他,透過文學,透過電影,透過琉璃,透過藝術,
一點一點地知道了生命。
電影十一年,琉璃工房三十多年。
對電影,張毅曾在一種馬不停蹄的情況朝前行,他自問:「這個虛幻如夢的世界,我是不是一直都清醒著?」
對琉璃,他說:「我們說我們賣房子、抵押房子,如何壯烈地研究開發這個玻璃粉的脫蠟鑄造法,但是,我們終究對於傳統,是無知的。」所以他不斷追尋,去到所有跟玻璃有關的城市,總想把一切做到極致。
對人生,他說:「我第一次知道我有高血壓的問題,還完全不知道高血壓到底是怎麼一回事。」他很快了解,「原來,跟死亡有關。我那年十九歲。」但問他一生最關心的事:「生,能愛,死,無懼。」
所以他感到迫切,每一件他努力做的工作、他致力投入的文化傳承,是希望能夠讓這個社會的態度改變,讓這個社會的價值觀念提升,讓我們有信仰。
本書精選張毅三十二篇文章,有他把事情做到極致的信念,有他沉浸文學與戲劇的世界,有他透過藝術看人生,以及他對生命的思索。
我們從中看到一個精采的藝術家,在電影裡、在琉璃裡追尋掙扎,而換來自在的前行。
我們相信藝術,是因為藝術跟人有關,
無論是一種思想,或是一種情感,
終究是一個人對於宇宙、對於生命的表述。──張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