未來Family 5月2017第23期 | 拾書所

未來Family 5月2017第23期

  • 出版日期: 2017-04-29
  • ISBN碼: 05
  • 編號: 2071810383049
$ 160 元 原價 168
【封面故事】
共創全家的幸福餐桌
媽媽的味道
什麼是你記憶中的「媽媽味」?那道令你思念不已的料理,連結了家的情感與記憶,停留在舌尖上,也刻劃在心裡面。
在生活步調忙碌而快速的今天,雙薪家庭多、小孩上安親班,全家要一起好好吃頓晚餐,並不容易。
要「排除萬難」全家一起吃飯,除了準時回家,角色及任務或許也需要重新安排,並巧妙運用新時代工具及服務。
無論是媽媽煮、爸爸煮或親子一起煮,無論是天天煮或假日煮,全家共同完成愛的餐桌,一起創造家庭的味覺及情感記憶,再辛苦都值得。

〈談做菜〉
莊祖宜V.S詹宏志
摸索烹飪的樂趣
PChome董事長詹宏志形容,莊祖宜做菜的故事是「傳奇版」,而他40歲後才下廚,算是「勵志版」。兩個人從原本的廚房門外漢、完全不會做菜,漸漸摸索出烹飪的樂趣,並得到回饋。

〈記憶中的滋味〉
節目主持人 阿嬌
回家的路,就在舌尖上
香腸,串起阿嬌家族共同的味蕾與情感記憶,變化出各式的香腸料理。阿嬌直到長大後才發現,這些菜原來是家傳的私房美味,是別處吃不到的。

傅培梅女兒 程安琪
做菜,傳承「家」的滋味
對程安琪來說,媽媽的味道代表的是溫暖,凝聚家人感情的意義;她為女兒出國留學時整理的一套食譜,則是希望女兒記住「家」的滋味。
前行政院長 張善政
有一種味道叫「幸福」
媽媽失智後,媽媽親手做的菜只能在記憶中尋找。但這些味道停留在舌尖上、刻劃在心裡頭,張善政一輩子也忘不了。

前總統府副祕書長 羅智強
魂牽夢繫的美好滋味
羅智強的媽媽很會做功夫菜,但他愛的,卻是媽媽最普通的家常料理。尤其是「媽媽牌蛋炒飯」,不油膩、不乾焦、入口軟嫰,是他這輩子最魂牽夢繫的美好滋味。

〈現代幸福餐桌〉
外商電視台部門主管 袁櫻珊
和家人共創餐桌上的美好回憶
職業婦女每天忙碌工作、照顧家務,事情已經夠繁重;如果還要每天幫孩子準備早餐、做便當,就更加辛苦了。在外商電視台擔任部門主管的袁櫻珊,示範了另種可能性。

愛普生品牌暨企業事務部總經理 王玲珉
晚餐,幸福家庭的日常
從女兒念小學一年級起,王玲珉週一至週五天天做晚餐,至今已有6年。掌管台灣愛普生公關、行銷、人事、總務、法務五個部門的她,每天忙得像打仗,卻依然堅持「一起在家吃晚餐」的具體圖像。

芳療師、作家 極光
享受與女兒的親密餐桌時光
極光的女兒不偏食、不挑食,晚餐時間是母女倆的親密時光。極光認為,孩子最棒的事情,就是從廚房與餐桌上學習到的東西。

〈新工具.新服務〉
30分鐘快速上菜
善用新服務新家電
這幾年層出不窮的食安問題,讓上班族爸媽開始想要自己煮晚餐,照顧好全家人的胃與健康。市面上也出現各式煮食新服務及工具,只要買對食材、用些巧思、搭配新型態料理工具,30分鐘內,你也能順利開飯!

【特別企劃】
清大拾穗計畫
1%的特殊選才,引領教育思惟翻轉
寫下名作《圍城》的文學大師錢鍾書,考大學時數學成績幾近零分,差點進不了大學;在統一規格的考招制度下,難免出現具有某一項出色才華、其他項目卻不甚理想,而錯過大學的遺珠之憾,清大「拾穗計畫」正是希望透過招生多元化,採收特殊人才。

不缺席的虎媽,養出台灣最年輕棋王
母子合作,聯手下一盤「人生的棋」
小六之後開始成為職業棋手,卻因為經常參加比賽無法上課、考試,棋王王元均面臨升學和職業棋士難兩全的境況,高三差點錯過升大學的機會,因為有拾穗特殊選才計畫才進入清大經濟系,他說,下棋和讀書他一樣都不想放棄。

史迪爾小姐的8年高中自學路
要做一個自由人
因為罹患罕見疾病,林芳如在悲觀中寫了遺書,再從遺書中轉念,她認為,因為自己的生命比別人短,所以時間很寶貴,她努力自學、參加講座課程,要讓自己活得更有意義。

自我瓦解後重生,宋沁靠自學翻轉生命
剝去外在層層認同,重新認識真我享受學習
高中女孩通常正是愛美、喜歡蒐集可愛小東西的時候,但宋沁除了要上課、還要打工、要照顧車禍受傷的外婆,面臨現實的生存問題,她只能選擇先休學,也因為人生的突變,讓她了解學習不應該只是應付考試而開始自學、並找回自我。

【人物專訪】
創新工場董事長 李開復
AI來了,教育怎麼改?
面對人工智慧(AI)的日益精進,許多父母擔憂該讓孩子學什麼,才不會被機器人搶了工作;李開復認為AI時代的教育觀念要顛覆,父母不該再抱持「金飯碗」的想法,而要讓孩子更自由的發展天賦。

《通靈少女》女主角 郭書瑤
不要怕,不要輸給自己
郭書瑤在演藝圈並非一帆風順,評價兩極使她與家人承受很大的壓力,因電影《志氣》得獎後,她的形象才開始扭轉,然而為了那一刻,她早已準備良久;辛苦的童年、失去的求學時光,讓她學會把挑戰當禮物,渴望證明實力。


名家書寫 Column
洪 蘭 做好選擇,減壓好眠
蔡慶玉 滑雪的小天使們
徐宏義 提高孩子學習動機最重要的一件事
盧建彰 不知如何是好?
駱以軍 被兒子教訓


生活提案 Family Life
初夏郊遊趣 賞桐+露營+賞螢,3個願望一次滿足
史萊姆DIY,無硼砂配方,安心玩!
家庭營養學 喝果汁的迷思
譚敦慈 端午粽子健康吃
食材小學堂 番薯
親子閱讀 一定要規規矩矩嗎?
5月親子活動

【教育快報】
高二生請注意!!
107年學測作文改為兩篇
目前的高二生在國文科大學學測,作文寫作將改為獨立施測的「國語文寫作能力測驗」,撰寫兩篇作文,分數占總分的一半;高中生要加強鍛鍊理解、思辨與表達的訓練,奠定國寫基礎。

【熱門話題】
幼兒副食品新觀念
沒牙也可以吃30種食材
「16顆牙長齊再銜接固體食物」、「吃泥不吃粥」這些與傳統教養不同的副食品理念,正在網路持續發酵。新生代父母愈來愈能接受「從嬰幼就吃得好」的新觀念,沒有牙,一餐也能吃30種食材。

【教養與學習】
網路創投名人詹益鑑
讓孩子有更多時間探索世界
未來世界變化太快,許多職業也許目前都還沒出現,有兩個孩子的企業創投家詹益鑑認為,現在的父母應該放下對孩子的期待與投射,給孩子更多時間去接觸世界、探索自我。

政大教授林從一
哲學老爸給女兒的臉書家訓
父母與孩子間的溝通很難拿捏,說得太多還會被小孩嫌棄囉嗦;政大教授林從一使用與年輕人一樣的社群溝通工具──臉書,將想要對女兒說的道理PO在臉書上,女兒反而願意專心看,比面對面更有效。

《攻殼機動隊》掀熱潮
怎麼帶孩子看動漫電影?
大多數大人小孩都愛看動畫電影,但與孩子共同觀賞時,許多父母不知道如何引導小孩思考,作家兼資深動畫電影迷銀色快手建議父母帶著孩子陪主角一起遇挫、一起悲傷、也一起變勇敢、突破困難。

Brand Slider