未來Family 2月2018第32期 | 拾書所

未來Family 2月2018第32期

$ 160 元 原價 168
【封面故事】
〈天賦三部曲〉
做對選擇,綻放最佳天賦
讓孩子發現、發揮天賦,是教育教養中關鍵重要大事。天賦的探索與選擇,聽起來很抽象,但其實是有跡可循的。
《未來Family》在去年12月號與今年1月號分別推出天賦首部曲與二部曲,對於天賦探索的各種線索、天賦發展的各個階段等等,深入報導;本月再推出天賦三部曲,聚焦在天賦的選擇,針對天賦從萌芽到發光的歷程,進行更細緻的討論,企圖梳理出一些可依循的原則和具體的做法,也採訪了10位走過這段歷程,而且在所屬領域中有所成就者,彙整出具體步驟,讓父母幫助孩子,在能力所及的範圍內去選擇最有興趣的事。

〈哈佛大學教授霍華德.嘉納〉
八大智能的科學證據
美國哈佛大學教育研究所發展心理學教授霍華德.嘉納從1993年起陸續發表的多元智能理論,對近代教育影響深遠。智能的生物學基礎備受重視,在神經生物學上可以找到對應。

〈天空的院子創辦人何培鈞〉
把旅客變成社會學家,體驗在地生活與文化
何培鈞對美的特有感受,來自於小時候在葡萄園裡上畫畫課的生活經驗。這些自然生活的體驗,長期累積下來變成身體記憶的一部分,而這些對美學、美感和生活細微處的感知力,後來轉化成他對人性和社會的觀察力,幫助很大。

〈台灣百大駭客李倫銓〉
深耕台灣資安社群
小學四年級就愛上電腦、長大後致力翻轉外界對「駭客」刻板印象的李倫銓認為,任何孩子的人生在某一個階段都會有契機出現,可能是家人提供、外人協助或自己發掘;他的契機是一台AppleⅡ電腦,而那不過就是台父親友人暫放在家裡的機器罷了。

〈總太地產董事長翁毓羚〉
對自己誠實、跟自己對話,找出對的路
全台灣最年輕的女性上市公司董事長翁毓羚,當過美術老師、做過藝術行政,30歲時才轉換領域進入總太,面對生涯的轉換與選擇時,她總是傾聽內心的聲音、對自己誠實;看「機會」而不看「成本」;想想自己做什麼開心、做什麼感覺有價值。

〈剪紙藝術家楊士毅〉
提升「看見的能力」,與全世界溝通
攝影起家、今年37歲的楊士毅,3年前才開始剪紙創作,他認為天賦就像老天為每個人安裝的礦場,必須自己主動去尋找、挖掘,因此,對生命充滿好奇,是靠近天賦的關鍵。

〈音樂人黃少雍〉
從小眾入手,做到極致
大學開始玩樂團,近30歲才確定專職做音樂的黃少雍說,回顧自己的音樂之路,他一直在訓練自己的,是做「正確」決定的能力。因為一個決定之後會去行動,行動久了就變成習慣,習慣久了就變成性格,最後,性格決定了命運。

〈樂沐法式餐廳行政主廚陳嵐舒〉
在自由的環境中找到想做的事情
陳嵐舒的料理天賦源起於童年,而對於自己能夠很明確的發現天賦,她歸功於coach型、原則很清楚的母親。母親自我要求高、講究細節,也給她很多探索的機會,讓她在自由的環境中,真正去體驗每樣東西的樂趣,也因此更了解自己的喜好。

〈磊山保經超級業務員張翠玲〉
自律、內省與高人際智能,成就Top Sales
從工程師轉戰保險業務員,張翠玲的職涯選擇看似很跳tone,但其實有跡可循。排行老二的她,從小對別人的情緒有高度的敏銳度及辨別力,而且高度自律、內省能力強,這些都是一個好的業務所需的個性特質。

〈舞蹈家、編舞家周書毅〉
學習讓個人天賦和他人共容、共榮
從單純的喜歡跳舞,到天分被看見,周書毅的資質很早就帶領他看見未來的可能性。但他認為,天賦不能成為一種傲慢,也不能視為永不墜落,必須跟著時代一直成長、一直變形,同時不斷面臨抉擇。

〈行冊walkingbook創辦人蔡含識〉
摸索過的技藝,都成為發展的綜合養分
從小興趣廣泛的蔡含識,如今再回首,發現那些摸索過的技藝,成為日後發展的綜合養分。35歲的他給自己的期許為「活得自在、承擔風險」,而「行冊」正是他從小到大所汲取的多元養分,以及兒時就啟動的生意頭腦,最佳的展現。

〈起初牧場蛋農王建勝〉
做你生命中一定要去做的事
一路以來,王建勝都是乖乖牌,到澳洲打工度假可說是他人生第一次脫離常軌。這段經驗不僅開啟他的視野,也大大顛覆他原本以為的人生。經歷幾番轉折之後,王建勝形容,回鄉養雞是水到渠成的結果。

〈台師大心測中心調查報告〉
高達51%的學生,興趣與天賦沒有交集
心測中心長期深耕國中端,究竟國中生對於自我認識的程度如何?是否清楚了解自己的學習潛能和興趣?這份針對63522名國中生進行的研究調查,發現許多有趣的結果。

〈108課綱如何探索天賦〉
3大調整,從制度面打開探索空間
讓孩子適性發展、找到天賦,是未來教育的核心概念,為此,教育部在國民教育、高等教育等階段,都將有所調整,希望透過實際的作為,達成幫助孩子「適性揚才」的目標。

〈「發現孩子天賦」調查報告〉
多探索、紀錄、陪伴,找出孩子天賦線索
長期關注年輕人職涯的104人力銀行,去年開始將年齡往下延伸,提供幫孩子找天賦的Kids平台,再搭配近幾年陸續建置的「104工作世界」平台,將每個人的天賦、與眾不同之處找出來,讓學生認識各行各業工作,減少走冤枉路。

【人物專訪】
〈國際資訊奧林匹亞競賽金牌得主 何達睿〉
人們記住我,是因為我有決心!
對何達睿而言,立志「拿下資訊奧林匹亞競賽金牌」的歷程,就像是化身二次元的動漫世界主角,為自己寫下一個熱血追夢的故事。比起資奧金牌,他更希望人們是因為他的決心而記住他,鼓勵更多青少年勇敢追夢。


名家書寫 Column
洪蘭  21世紀的教育準則
蔡慶玉 不要問我為什麼
駱以軍 小熊


【教養與學習】
〈請問阿鎧老師〉
4個祕招,教養之路更輕鬆
許多新手爸媽常覺得孩子很難帶,往往就慌了手腳,充滿挫折,甚至因此造成負面影響。兒童職能治療師張旭鎧說,教養這條路,經常只要念頭一轉,根據孩子的個性、氣質,找到適合的方法,就可以走得輕鬆。

〈親子閱讀推薦〉
珍惜眼前擁有的父母之愛
兩個背景迥然相異的故事,卻同時展露了家庭與親情的不可或缺,以及孩子對於父母之愛的永恆渴望與嚮往。

【新聞與議題】
〈台灣將出現「實驗大學」〉
實驗教育的最後一塊拼圖
教育的本質本來就要尊重個別差異,從適性、多元的發展給予孩子機會;制度也應該為學習者而存在、調整。「實驗教育三法」修法後,未來台灣將出現「實驗大學」,完成實驗教育在學習階段上的最後一塊拼圖。

〈社團法人中華民國快樂學習協會〉
秘密基地點燈照路、守護孩子
導演吳念真認為,319藝術下鄉猶如「放煙火」,為孩子帶來璀璨漂亮的文化刺激;而「孩子的秘密基地」的免費課後輔導則像「路燈」,是長期深耕的工作,守護孩子,為他們點燈照路,讓經濟弱勢的孩子的學習道路也有光明的未來。

Brand Slider