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期主題】
爸媽當教練
練出專注力
根據微軟針對2000名參與者的調查,受3C時代影響,現代人專注於一件事物的時間愈來愈短,由2000年的12秒,降至2015年的8秒。
現代人零星與破碎閱讀/使用時間成為常態,連大人都很難專心長時間做事情,遑論抱著3C產品長大的青少兒。老師、家長也發現,學生專注做一件事的能力下降,會不斷分心做其他事情:做功課幾分鐘,就瞄一下手機;看書一下子,會順手上網查資料或聽音樂。
專注力,其實是做好事情的基本要求。但當青少兒生活在一個分心成常態、必須多工同時處理多件事情的時代,師長也要調整自己,不能再用以前的標準審視現在的青少兒。
本期主題探討青少兒專注力,先從觀念面多層次剖析,包括現象、學理、病理(ADHD,注意力不足過動症)指標、父母方法論,再提供家庭生活面可實際操作的建議,包括運動、閱讀、飲食、居家設計,對父母而言非常實用。
〈觀念篇:平均注意力集中時間縮短〉
雙管齊下,改善專注力
微軟加拿大研究人員發現,從2000年到2015年,人們平均注意力集中時間從12秒縮短至8秒,比金魚的9秒還短!注意力不夠持久,不僅對學業表現有很大衝擊,長大後的人際關係和事業成就也會大受影響,父母可從兩方面著手,改善專注力和注意力。
〈觀念篇:親子一起來〉
3大方法,鍛練專注力
專注力必須經過訓練,學會如何聚焦在目標上,過程中運用技巧和策略,把一件事情做到好。想要訓練孩子的專注力,爸媽就是最好的教練,訓練孩子逐步完成任務的能力,成為專注力的主人。
〈觀念篇:從日常教養著手〉
父母的3個Dos & 3個Don’t s
很多父母擔心孩子專注力有問題,與其擔憂焦慮,不如從日常生活的教養開始調整,親子共同努力。《未來Family》採訪多位專家,彙整出提升專注力的具體做法,除了生活中教養的Dos & Don’ts之外,也針對「玩遊戲」與「寫功課」深入討論。
〈觀念篇:判斷指標與準則〉
孩子究竟是好動或過動?
並非不專心或好動,就是ADHD。ADHD的診斷十分專業,孩子是活潑好動或過動,最簡單的評估方法是,看症狀是否已影響學習、人際、家庭關係,讓生活過得不開心,或至兒童心智科、有ADHD診斷治療經驗的醫師求診,尋求專業醫療意見。
〈觀念篇:別再相信網路謠言〉
解開ADHD的八大迷思
過動、專注力不足、ADHD(注意力不足過動症),是網路搜尋的熱門關鍵字。但網路上充斥著許多似是而非的資訊,《未來Family》特別採訪多位專家,破除常見的ADHD迷思。
〈觀念篇:心動家族兒童青少年關懷協會〉
建立系統,落實支持及培養親師能力
家中有ADHD孩子,家長照顧的心力幾乎是一般小孩的2~3倍。這些家庭希望有更密集的互動交流和支持,於是成立了心動家族,落實支持及培養親師能力,成為長期協助孩子成長的關鍵力量。
〈方法篇:分齡適讀好書推薦〉
愈閱讀,愈專注
引人入勝的閱讀經驗,是種高度專注的歷程。培養孩子的專注力,閱讀至關重要。《未來Family》邀請思多力親子成長團隊執行長陳櫻慧,分享她長年推廣閱讀教養的經驗,以及資深童書工作者、小天下總編輯李黨,為家長精選了分齡適讀的好書。
〈方法篇:居家小運動〉
訓練、控制精準度,有效提升專注力
研究證實,無論長時間或短時間的運動,藉由精準度的控制跟訓練,都能有效提升專注力,而不同種類的運動元素,對腦部更有不同的影響。這三大類對專注力有幫助的小運動,家長不妨每天帶著孩子做10~15分鐘。
〈方法篇:戶外運動〉
球場如戰場,好動兒練出專注力
運動有助於專注力,鄭家兩個兒子,在學了6年足球後,無論上課、做事都比以往專心,注意力不集中的問題也不藥而癒,甚至學會時間管理。
〈方法篇:營養師對策〉
優化飲食,吃出專注力
孩子的注意力集中與否,與大腦運作狀況、睡眠品質等因素,都息息相關,而營養的攝取,可說是最關鍵基本的,吃得健康、吃得正確,孩子會有精神、元氣滿滿。
〈方法篇:規劃居家空間四大重點
生活規律,養成專注好習慣
規劃得當、舒適好住的生活空間,能讓孩子的身心安定,生活更聚焦,專注力自然增強。《未來Family》採訪多位專家,彙整出4大重點,可幫助孩子生活更規律、聚焦,養成專注的好習慣。
【特別企畫】
〈校園空間全面再造〉
環境美感教育融入生活
美感的教育,必須從小扎根、用力推動。這波全球性的覺醒,加上未來教育強調的差異、多元、開放,在許多國家推動了校園空間全面再造。近年來,美感教育在台灣也備受重視,教育部投入相當的資源,但許多觀念還是需要提醒與釐清。《未來Family》專訪了來自日本、比利時學校的校長及校園建築師,分享校園美感與生活的理念。並介紹了3個校園再造的成功案例,做為借鏡的他山之石。
〈他山之石1.比利時布魯塞爾酢醬草小學〉
學校是朵四葉酢醬草
〈他山之石2.日本下山田小學〉
校園就像大型玩具盒
〈他山之石3.比利時布魯塞爾國際學校〉
打破界限的空間
〈專訪教育部師藝司副司長李毓娟〉
推動公共美學教育場提升美感素養
21世紀是美感的世紀,在全球化的大趨勢之下,美感是一種競爭力。提升孩子的美感素養,除了外在的環境,校園中的課程與教學也是關鍵。未來美感教育的課程會更生活化,跨領域的融入各個學科中。
【人物專訪】
〈旅日歌手、史丹佛大學教育博士 陳美齡〉
爸媽要做的,是看到孩子的獨特
1970年代當紅歌手、婚後旅日的陳美齡,教出3個兒子都念史丹佛。她認為,每個人都不一樣,有自己的價值,世界因此精采,爸媽要做的就是看到孩子的個性和特質,讓他們表現出長處。
名家書寫 Column
洪蘭 貪杯,損人不利己
蔡慶玉 沒有畢業典禮的六年級
【教養與學習】
〈台灣媽媽包喜舖創辦人 周品妤〉
不可能面面俱到,放過自己吧!
在許多人眼中,喜舖的創辦人周品妤是個兼顧家庭的成功企業家。事業不斷推進的她,2年前又迎接了第二個孩子出生。儘管時間永遠不夠用,她卻沒有覺得被壓垮,反而因此更懂取捨,生活節奏掌握得愈來愈自在。
〈親子閱讀推薦〉
理解困境,勇敢走出社會邊緣迷思
國內能撰述長篇成長小說的女性作家,當屬林滿秋為第一。她關懷聽障、愛滋病、癌症、肥胖、孤獨,以及初次感染愛情症候群的孩子;也試圖處理父母子女、兄弟姊妹,還有同儕之間的衝突。她以人道主義立場,描寫孩童在國境邊緣與社會邊緣的窮苦掙扎,家庭解構下的孤苦無依,以及自我追尋的矛盾衝突,寄予無限同情與鼓勵。
【新聞與議題】
〈專訪新創大學密涅瓦創辦人尼爾森(Ben Nelson)〉
「網路常春藤」顛覆傳統教育
總部在美國,標榜沒有校園、沒有教室,上課採小班制網路教學,透過獨特互動網路平台進行的密涅瓦大學,創校短短3年內交出了怎樣的成績單?學生學到了什麼?為什麼選擇台北做為學期的最後一站?
爸媽當教練
練出專注力
根據微軟針對2000名參與者的調查,受3C時代影響,現代人專注於一件事物的時間愈來愈短,由2000年的12秒,降至2015年的8秒。
現代人零星與破碎閱讀/使用時間成為常態,連大人都很難專心長時間做事情,遑論抱著3C產品長大的青少兒。老師、家長也發現,學生專注做一件事的能力下降,會不斷分心做其他事情:做功課幾分鐘,就瞄一下手機;看書一下子,會順手上網查資料或聽音樂。
專注力,其實是做好事情的基本要求。但當青少兒生活在一個分心成常態、必須多工同時處理多件事情的時代,師長也要調整自己,不能再用以前的標準審視現在的青少兒。
本期主題探討青少兒專注力,先從觀念面多層次剖析,包括現象、學理、病理(ADHD,注意力不足過動症)指標、父母方法論,再提供家庭生活面可實際操作的建議,包括運動、閱讀、飲食、居家設計,對父母而言非常實用。
〈觀念篇:平均注意力集中時間縮短〉
雙管齊下,改善專注力
微軟加拿大研究人員發現,從2000年到2015年,人們平均注意力集中時間從12秒縮短至8秒,比金魚的9秒還短!注意力不夠持久,不僅對學業表現有很大衝擊,長大後的人際關係和事業成就也會大受影響,父母可從兩方面著手,改善專注力和注意力。
〈觀念篇:親子一起來〉
3大方法,鍛練專注力
專注力必須經過訓練,學會如何聚焦在目標上,過程中運用技巧和策略,把一件事情做到好。想要訓練孩子的專注力,爸媽就是最好的教練,訓練孩子逐步完成任務的能力,成為專注力的主人。
〈觀念篇:從日常教養著手〉
父母的3個Dos & 3個Don’t s
很多父母擔心孩子專注力有問題,與其擔憂焦慮,不如從日常生活的教養開始調整,親子共同努力。《未來Family》採訪多位專家,彙整出提升專注力的具體做法,除了生活中教養的Dos & Don’ts之外,也針對「玩遊戲」與「寫功課」深入討論。
〈觀念篇:判斷指標與準則〉
孩子究竟是好動或過動?
並非不專心或好動,就是ADHD。ADHD的診斷十分專業,孩子是活潑好動或過動,最簡單的評估方法是,看症狀是否已影響學習、人際、家庭關係,讓生活過得不開心,或至兒童心智科、有ADHD診斷治療經驗的醫師求診,尋求專業醫療意見。
〈觀念篇:別再相信網路謠言〉
解開ADHD的八大迷思
過動、專注力不足、ADHD(注意力不足過動症),是網路搜尋的熱門關鍵字。但網路上充斥著許多似是而非的資訊,《未來Family》特別採訪多位專家,破除常見的ADHD迷思。
〈觀念篇:心動家族兒童青少年關懷協會〉
建立系統,落實支持及培養親師能力
家中有ADHD孩子,家長照顧的心力幾乎是一般小孩的2~3倍。這些家庭希望有更密集的互動交流和支持,於是成立了心動家族,落實支持及培養親師能力,成為長期協助孩子成長的關鍵力量。
〈方法篇:分齡適讀好書推薦〉
愈閱讀,愈專注
引人入勝的閱讀經驗,是種高度專注的歷程。培養孩子的專注力,閱讀至關重要。《未來Family》邀請思多力親子成長團隊執行長陳櫻慧,分享她長年推廣閱讀教養的經驗,以及資深童書工作者、小天下總編輯李黨,為家長精選了分齡適讀的好書。
〈方法篇:居家小運動〉
訓練、控制精準度,有效提升專注力
研究證實,無論長時間或短時間的運動,藉由精準度的控制跟訓練,都能有效提升專注力,而不同種類的運動元素,對腦部更有不同的影響。這三大類對專注力有幫助的小運動,家長不妨每天帶著孩子做10~15分鐘。
〈方法篇:戶外運動〉
球場如戰場,好動兒練出專注力
運動有助於專注力,鄭家兩個兒子,在學了6年足球後,無論上課、做事都比以往專心,注意力不集中的問題也不藥而癒,甚至學會時間管理。
〈方法篇:營養師對策〉
優化飲食,吃出專注力
孩子的注意力集中與否,與大腦運作狀況、睡眠品質等因素,都息息相關,而營養的攝取,可說是最關鍵基本的,吃得健康、吃得正確,孩子會有精神、元氣滿滿。
〈方法篇:規劃居家空間四大重點
生活規律,養成專注好習慣
規劃得當、舒適好住的生活空間,能讓孩子的身心安定,生活更聚焦,專注力自然增強。《未來Family》採訪多位專家,彙整出4大重點,可幫助孩子生活更規律、聚焦,養成專注的好習慣。
【特別企畫】
〈校園空間全面再造〉
環境美感教育融入生活
美感的教育,必須從小扎根、用力推動。這波全球性的覺醒,加上未來教育強調的差異、多元、開放,在許多國家推動了校園空間全面再造。近年來,美感教育在台灣也備受重視,教育部投入相當的資源,但許多觀念還是需要提醒與釐清。《未來Family》專訪了來自日本、比利時學校的校長及校園建築師,分享校園美感與生活的理念。並介紹了3個校園再造的成功案例,做為借鏡的他山之石。
〈他山之石1.比利時布魯塞爾酢醬草小學〉
學校是朵四葉酢醬草
〈他山之石2.日本下山田小學〉
校園就像大型玩具盒
〈他山之石3.比利時布魯塞爾國際學校〉
打破界限的空間
〈專訪教育部師藝司副司長李毓娟〉
推動公共美學教育場提升美感素養
21世紀是美感的世紀,在全球化的大趨勢之下,美感是一種競爭力。提升孩子的美感素養,除了外在的環境,校園中的課程與教學也是關鍵。未來美感教育的課程會更生活化,跨領域的融入各個學科中。
【人物專訪】
〈旅日歌手、史丹佛大學教育博士 陳美齡〉
爸媽要做的,是看到孩子的獨特
1970年代當紅歌手、婚後旅日的陳美齡,教出3個兒子都念史丹佛。她認為,每個人都不一樣,有自己的價值,世界因此精采,爸媽要做的就是看到孩子的個性和特質,讓他們表現出長處。
名家書寫 Column
洪蘭 貪杯,損人不利己
蔡慶玉 沒有畢業典禮的六年級
【教養與學習】
〈台灣媽媽包喜舖創辦人 周品妤〉
不可能面面俱到,放過自己吧!
在許多人眼中,喜舖的創辦人周品妤是個兼顧家庭的成功企業家。事業不斷推進的她,2年前又迎接了第二個孩子出生。儘管時間永遠不夠用,她卻沒有覺得被壓垮,反而因此更懂取捨,生活節奏掌握得愈來愈自在。
〈親子閱讀推薦〉
理解困境,勇敢走出社會邊緣迷思
國內能撰述長篇成長小說的女性作家,當屬林滿秋為第一。她關懷聽障、愛滋病、癌症、肥胖、孤獨,以及初次感染愛情症候群的孩子;也試圖處理父母子女、兄弟姊妹,還有同儕之間的衝突。她以人道主義立場,描寫孩童在國境邊緣與社會邊緣的窮苦掙扎,家庭解構下的孤苦無依,以及自我追尋的矛盾衝突,寄予無限同情與鼓勵。
【新聞與議題】
〈專訪新創大學密涅瓦創辦人尼爾森(Ben Nelson)〉
「網路常春藤」顛覆傳統教育
總部在美國,標榜沒有校園、沒有教室,上課採小班制網路教學,透過獨特互動網路平台進行的密涅瓦大學,創校短短3年內交出了怎樣的成績單?學生學到了什麼?為什麼選擇台北做為學期的最後一站?